丁宁
素质教育下赋予了体育学科新的内涵,体育教学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双发展的关键期,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为注重其体育精神的培养,让其能够不畏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让小组合作学习为体育教学的发展而助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其合作的模式下,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小学生们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同向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互帮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使其综合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此外,此模式的长期应用,对于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明显的帮助,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索,能够帮助其日后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让其日后能够快速的融入社会,满足其社会需求。
1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是小组划分的足够合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是合作小组的组建工作。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其小组组建上花费心血,为此模式的应用效果的保障奠定基础。对于小组的组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想法,但其原則不能改变,组建后的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悬殊应尽可能的缩小,当然做到毫无差距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组建后的小组内部成员应在其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综合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小学生们每次在考核中的结果,对小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基础等在班级中靠前的学生,B层次各项指标居中的层次,C层次的则为各项指标都较为靠后的学生,也称之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的层次。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应保障每个小组中A、B、C层次的比例为1:2:1。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习小组中有8个人,那么A层次需要2人,B层次需占4人,C层次也应占2人,以保障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科学合理,让班级中的小学生在体育合作学习小组中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2 合理设计合作探究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适合于任何体育教学内容,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激起小学生的合作兴趣。因此,教师在应用其方式时,应精心设计和安排合作探究的内容,应保障合作探究的内容有一定挑战性的同时也要兼具趣味性的元素,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合作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倾尽全力,促进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将小组合作的功效充分的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开展“短跑”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百米障碍接力赛的游戏。每小组需率先派出一名成员,带好装备,在其头顶的水杯中倒入相同的水量,小学生要在100米的赛道上往返,跨越教师沿途设置的各种障碍,在到达终点之后,寻找合适的角度,在不用手帮忙的情况下,将水导入大的刻度杯中,在返回起点,与下一名人员击掌,下一名人员才能出发,以此类推,用时最短且水量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在正式竞赛之前,合作小组有充足的时间排兵布阵,其能力强的小学生可以向能力弱小学生的传授相关的技巧,让其能够在组员的帮助下,更为高效的完成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合作内容,不仅让小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也能帮助小学生在合作中进步,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培养其体育健身精神。
3 注重合作评价环节
课堂评价设置在课堂的尾声,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置能够给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动力,也能够对小组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点拨,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为其在今后的合作中指明方向。以往,大部分教师在评价环节对于小组评价的内容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小学生个人的评价。因此,教师应为其评价环节,预留出时间,针对小学生的个体表现以及小组的表现都要进行相关的评价,让小学生对个人、对小组都能有清楚的认知。
例如:教师应结合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小组中的过往表现,对小学生和小组进行客观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评价内容应以鼓励和赞扬为主,积极肯定和赞扬小学生以及小组的优秀表现。如:某小组分工明确、某小组团结合作等,为其学习和合作提供力量支持。同时,教师也委婉的指出其问题,并对其多加鼓励,以帮助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推动小学体育的发展。让小学生在合作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更为团结,让其成为一名有着较强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小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