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潮
所谓“五觉”手法,是指在写作的时候调动人体的视觉(眼睛)、听觉(耳朵)、嗅觉(鼻子)、味觉(舌头)和触觉(身体),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写景的文章中,如何运用“五觉”手法呢?
用视觉察形观色。视觉描写是我们写景物时最常用到的。眼睛就像一部摄像机,可以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储存在记忆中,而视觉描写,可以对景物进行描绘,使读者如见其状,历历在目。如:白色的遮鸟网中,樱桃树的绿叶丛里躲藏着一个个可爱的小红樱桃。它们像一群火红的小精灵,又像一个个鲜红的玛瑙……
用听觉记录声音。景物不是平面的绘画,它是立体的,山中的虫鸣鸟叫,海边的惊涛拍岸,景点的人声鼎沸……这些声音丰富了我们的听觉体验。听觉描写,能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好听,像是在叙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用嗅觉吞芬吐芳。雨后,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池塘边,荷花的清香随风飘荡;沙滩上,海风带着淡淡的腥气萦绕鼻端……嗅觉描写,让景物拥有了生命,让读者读后仿佛真的闻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气味。如: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犹如披着轻纱的仙女在湖中沐浴,娇羞欲语,盈盈欲滴,随风飘来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用味觉含英咀华。美景与美食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美景,那就再美不过了。莲子的清甜,菱角的爽脆,冰激凌的甜美……味觉描写,令景物有了神奇的诱人魅力。如:我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一边品尝着消暑的冰激凌,甜甜的,凉凉的,甜到心底,凉到五脏六腑。
用触觉身临其境。美丽的荷花,轻抚花瓣上,滑滑的;蜻蜓飞来,轻落指尖上,痒痒的;春日的阳光,照在脸庞上,暖暖的……触觉描写,从身体的感受写起,能带给读者最真切的感受。如: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池水中——啊,真是凉爽异常!顿时所有的炎热,还有烦恼,在那一刻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之,在一篇写景的文章中,如果调动人体的各种感官,用“五觉”手法来描写,就可以很好地描摹出景物的色、香、味、形等,写出动感来,给读者以很强的现场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征服读者。
不过,“五觉”手法也不能随意乱用,针对不同的景物,要用不同的组合,灵活变化,这样才能让文章生动起来。比如写山间的风光,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是必须用的。如果你喝了山间的溪水,采集了植物标本,那就可以加上味觉描写和触觉描写。当然,如果能在描写中再融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效果会更好。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先生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能将春描写得如此俏媚?除了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外,他还采用了“五觉”手法进行写作。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作家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方面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作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從不同侧面、多个角度来描写春风,从而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是运用“五觉”手法写景的高手。他在《社戏》一文中描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就用了这种手法,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渗透着主人公当时愉快而又急切的心情,同时表现出了主人公对在船上所见到的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
视觉描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嗅觉描写与触角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描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我国当代女作家冯君莉运用“五觉”手法写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在《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中多处巧妙地运用了“五觉”手法,描绘出了青海湖迷人的景色。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作家调动自己的眼睛、鼻子等感官,运用视觉描写、味觉描写等,描绘出了青海湖独有的清美幽雅的环境,烘托出青海湖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