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进入小学之后,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阅读。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阅读就是看书上的字,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如果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听讲,就会发现老师所说的阅读通常是和另外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理解”。阅读并不必然导致理解,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真正理解。这里就跟同学们一起来谈谈有效的阅读需要哪些要素。
根据兴趣确定阅读方向
可能有同学会说,我觉得自己也是喜欢阅读的,但是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文章,看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老师说,是一种假的阅读兴趣,可能只是在老师强调要喜欢阅读之后,自己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也有同学会说,我确实不喜欢阅读,拿着书就想打瞌睡,这可怎么办呢?其实这并不可怕,因为就算你不喜欢阅读,你肯定也会有喜欢做的事情,你可以从你喜欢做的事情入手,慢慢将自己的兴趣导向阅读。所以无论是对阅读有没有直接的兴趣,同学们都应该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兴趣与阅读联系在一起,一旦有了这种联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确定阅读方向。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日本动画片,他会想方设法到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源,他对日本动画片的痴迷程度可以说超越许多同龄人。后来老师跟这个同学做了一次交流,问了他一个问题:日本的动画片为什么能够这么吸引人?他说故事情节有趣,引人入胜。然后又共同探讨了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包容性很强,生命力也很强,你觉得我们的动画能不能超越日本漫画呢?这个同学看了这么久的日本动画片,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非常可贵的是,这个问题深深打动了这个学生,从此以后他在看日本动画片的时候,兴趣就不只是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写作手法与表达手段上。
当这一兴趣发生了转移之后,这个同学很快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其实不够,同时好多自己产生出来的想法都很难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他还主动向老师求教其中的原因所在。在他知道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阅读量不够、阅读方法不得当之后,老师提醒他想看哪一类书?看书的时候应该怎样画重点、做笔记?在稍加指点之后,这个同学就爱上了阅读,后来还尝试自己去写漫画、画漫画,他的努力成果得到不少老师的好评呢!
这个例子就生动说明,作为小学生在对一些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一定要追求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同学们也可以反思自己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看这些事物与哪些读物关系比较密切,那这些读物就是你要阅读的对象。
根据成长拓宽阅读空间
知道了自己应该阅读哪些读物之后,同学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拓宽自己的阅读空间。我们的阅读既要泛泛而读,也需要重点阅读,尤其是后者,能够让同学们知道怎样阅读才有效,才高效。现在很多同学都知道考试的重要性,因此阅读的时候总想着对自己的考试是不是有效,实际上在小学阶段除了考试之外,还有更多的成长目标,比如说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博学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判断能力的人……要达到这些目标,很重要且很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在广阔的空间内阅读。那么如何拓宽自己的阅读空间呢?在这里给同学们两条建议:
建议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深思。相信同学们的语文老师常常会跟大家说,读书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一定真的是问“为什么”这三个字,而是强调要有问题意识)。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有效,当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接受了文中的一个观点之后,如果再问一个“为什么”,就会感觉自己面前突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然后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这扇大门去进一步阅读,去深刻地思考,去认真地探究。
比如说,很多同学在读了《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之后,都感觉乌鸦很聪明。这个时候就有同学提出问题:这是最好的喝水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喝水方法?还有同学会提出问题:记得曾经在哪儿看过往瓶子里面放小石子儿也不一定喝到水,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当这个问题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的时候,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惊呆了,他们发现自己原来在读文章的时候,所形成的认识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思考。事实证明只要深入思考了,那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这不正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吗?
建议二:在阅读的过程中多联系。联系就是由此及彼,就是将阅读到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拓展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当中,看看这些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形成联系,在这种联系当中,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可以运用文章阅读中形成的认识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一种联系可以让阅读获得成长于生活之上的生命力。比如上面所举的《乌鸦喝水》的例子,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就不妨想想:如果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了问题,那么能够从这个故事当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呢?有了这个问题或者成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同学们就会发现:自己最应当做的其实不是表扬乌鸦的聪明,而是要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有了这种想法才算是读懂了《乌鸦喝水》。
根据需要锁定阅读重点
虽然说同学们都是小学生,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要知道自己的成长方向,要将这种自我的理解与阅读结合起来,很多时候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确定阅读的重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不少善于阅读的同学都自觉不自觉地会进行这样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最大好处在于让阅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当阅读有了目的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发现自己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重视阅读文本的每一处遣词造句。这里也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有一个同学觉得自己的口才不好,他总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于是他在阅读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去选择口頭语言比较丰富的阅读材料,即使阅读一般的文章或者课文,他也特别关注这些文章里面的人是怎么说话的。如此日积月累,他的口头语言素材就大量地积累,他还有一个绝活儿,那就是在很多情形之下,都会说出准确的歇后语来表达那种场景下的意思,这就是阅读积累的效果;还有一个同学,他的作文写得不好,老师告诉他是阅读量不够。这个同学很聪明,他不是盲目地去大量阅读,而是从“写景”这个主题入手,他既去阅读现代文,也去阅读古诗,凡是有写景的句子,他都会记下来——而且是努力记在自己的大脑当中,当这些句子比较丰富之后,他就能做到由此及彼,看到这个就想到那个,表现出来的联系能力非常强,后来又逐步拓展到写人或者写其他,作文水平很快就上去了。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如果同学们认同老师所说的这些,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如果不愿意花时间坚持,那再好的经验都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