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教材简解】
太平泥叫叫是一种能发出声响的玩具,用本地特有的黄泥制作。制作泥叫叫的过程包括了加工黄泥以及刺哨孔的过程,孩子可以用铅丝等工具知道洞有多深、是否相通,也可以用放大镜探测。这些过程伴随着孩子自主的有兴趣的探索,激发孩子自主或者合作学习,能在亲乡土中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过程可多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
【目标预设】
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制作太平泥叫叫过程中,感知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体验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坚持、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重点】
结合已有经验,运用筛子、锤子等工具制作黄泥并塑形制作成泥叫叫。
【难点】
探索太平泥叫叫能吹响的秘密,体验刺哨孔取得成功的快乐。
【设计理念】
联系生活聚焦情感体验。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在本活动设计中,我选择了孩子喜爱的玩具泥叫叫为主题,为孩子提供了筛子、锤子、吸管等常见工具,循着“探索太平泥叫叫的秘密”这根线索让孩子一步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注重探究聚焦核心经验。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是科学活动核心理念。本次活动从好玩的太平泥叫叫入手,以赏一赏、玩一玩的方式激发孩子制作欲望,从解决问题入手适时提供小工具,引导孩子观察、讨论、实验、试误,启发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孩子坚持、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从乡土教育资源“太平泥叫叫”入手,通过让孩子观察、把玩泥叫叫,激发孩子制作太平泥叫叫的欲望。在第一次制作过程中,孩子通过“试误”发现难以塑形。通过观摩泥叫叫传人的视频,他们使用工具开始第二次制作,在准备的工具中我们提供的也是规格不一的工具,为孩子的已有经验巩固与提升给予支持。第三次在刺哨孔的环节中,我提供了放大镜、铅丝等工具,让孩子自主探索哨口的几个洞的内在关系,并适时提供“声音从哪里来”的视频,引导孩子不惧困难,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泥叫叫的秘密
教师:(出示太平泥叫叫)今天老师带来一样我们东乡人的宝贝,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师:为什么说太平泥叫叫是我们东乡的宝贝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呢?
孩子分组探索泥叫叫的秘密,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在观察记录表中。
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太平泥叫叫是一种会发声音的泥玩具,用本地华山特有的黄泥制作,经炼泥、捏塑、刻画、刺哨孔等多道工序完成。太平泥叫叫虽小,却承载了千余年的历史,已经纳入省级非遗文化。
(二)尝试运用工具炼泥
今天老師带来我们华山特有的黄泥,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工具,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三种密度不一的筛子、榔头、锤子等)。现在,你们想动手做一做太平泥叫叫吗?
孩子尝试制作太平泥叫叫。
提问:大家操作成功了吗?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孩子交流(主要体现在黄泥无法塑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太平泥叫叫传人杨爷爷制作黄泥的视频,大家看看他有什么秘方。(孩子观看视频)
提问:杨爷爷的秘方是什么?他用了什么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筛子可以筛选细小的干净的黄泥,榔头敲黄泥是让黄泥更加有黏性)
孩子再次操作,尝试制作有黏性的黄泥。
(三)运用工具探索太平泥叫叫发声的秘密并尝试制作
师:黄泥加工好了,你们想做个什么形象的泥叫叫呢?(孩子自由表达)
孩子用泥塑经验制作泥叫叫,并运用剪刀、吸管等进行装饰。
师:大家泥叫叫完工了没有?玩一玩你的泥叫叫可以发出声响了吗?为什么你的太平泥叫叫吹不响呢?秘密还在泥叫叫的身上,这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小工具,瞧瞧是什么?(放大镜、吸管、铅丝)
孩子运用工具自由探索,与同伴交流发现。
每一组选一名孩子说一说小组的发现。教师追问:你用了什么工具?发现了什么?太平泥叫叫身上为什么要有三个洞?洞有多深?在泥叫叫的什么位置?
孩子再次利用工具探索,教师再次让孩子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放大镜看到洞比较深,两个洞虽然不在一起,可是可以看到里面是通的)
请出科学小博士(视频),讲解乐器的发音密码。
孩子再次加工自己做的太平泥叫叫,并相互欣赏。
(四)延伸活动
将制作好的太平泥叫叫放至美术室,孩子可以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