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盛楠
摘要:鉴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及基础性,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拓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能够无障碍的获取国内外知识便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会通过渗透中外数学文化、加强国际型比赛的兴趣引导、开设双语数学兴趣课、协调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关系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国际视野 双语数学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无疑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任,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足以证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鉴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及基础性,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拓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能够无障碍的获取国内外知識便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将通过数学文化、竞赛辅导、双语课程几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渗透中外数学文化,扩展学生国际视野
国际理解是中学生必备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等,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想要培养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数学文化的渗透必不可少,而数学史则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课堂中巧妙的融入数学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还能在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的探索中扩展国际视野,例如在讲解“对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解苏格兰数学家钠皮尔在17世纪发明对数的过程,及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8世纪提出的“对数源于指数”的思想,了解数学家们对数学发展作出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这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使之终身受益。
二、加强国际型比赛的兴趣引导,搭建通向国际的桥梁
犹记得在2019年2月举办的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中国队“惨败”,最好成绩是拿到了银牌的第15名,这次比赛的失利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切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没有必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全民奥数热”,可以将重心从强制性培养转移到兴趣培养上,让学生见多识广增强学习兴趣,让真正热爱数学的人脱颖而出,并且为更多的同学搭建起开阔国际视野的平台。
三、开设双语数学兴趣课,架起链接世界的桥梁
针对以上问题便可以在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兴趣课,架起一座链接世界的语言桥梁,所谓双语教学即指以两种以上的语言作为每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平衡的掌握两种语言,双语教学的环境下,虽然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全西方的教学环境,但却可以为国际视野提供所需的国际通用语言,双语课堂中所用的教材可以为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国际上其它考试系统的官方教材,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通过双语兴趣课更直观的了解其它国家的数学课程体系、掌握多种解题思路、梳理清晰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学习数学专业用语,减轻了国际型比赛中审题的难度,将国内外知识融合,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四、协调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关系
全球化的今天开放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交往日益频繁,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我们的文化、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既要在所有学生中普及国际理解教育,也要做好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等教育,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度,协调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关系,把握时机,培养符合这个时代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