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要:当前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已是一项重要任务。劳动课堂教学不仅承担着启蒙小学生技术素养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恰恰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注意更新教学方式;充分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还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劳动情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劳动课堂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启蒙学生技术素养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课标指出,劳动课程对于“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劳动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
受教学大环境影响,在传统的小学劳动课中,教师往往会针对某堂课的主题直接给出所学作品的制作材料,然后让学生按照所给的步骤进行制作,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因此,在当前课堂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课堂中,我在向学生讲述“我家的厨房电器”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厨房电器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介绍它们的功能,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学生们积极思考、发言,还自觉地互相补充,很快就把这些厨房电器的功能和用法介绍得非常全面了,甚至有一些答案是我都没有预设到的。最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们还主动提议回家后亲自进行实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对厨房电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另外,这次他们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新问题:当前一些厨房电器中存在设计缺失,这也引发了他们的新思索并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我相信,他们在这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创造力会得到很大地提高。
二、激發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便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研究了解。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度活跃的阶段,教师更容易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凉拌菜”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一些基础菜品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还要求学生给这道菜起一个非常新颖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他做了名为“雪下火焰山”的凉菜,其实就是凉拌西红柿再撒一些白糖,但是这其中需要学生掌握切的技巧,还需要学会有创意的摆盘。我让他分享制作经验时,他说就是觉得今天的课很有意思,他很喜欢,所以很快就想到了这个创意。另外,我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便顺势鼓励他们把在家里完成的创意成果拍照片或视频发到劳动交流群中,进行分享。这下他们更有“干劲儿”了,有的甚至做了三四道“创意菜”,不仅新颖美观,还注意了营养搭配。可见,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劳动情景
小学阶段的劳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生活需求构建相关的劳动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中。劳动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合情合理的情境。
比如,我在教学“小小礼品盒”这节课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我准备了两份礼物要送给班级中的一位同学,这两份礼物有一份是用精美的礼品盒包装的,而另一份却没有。这时提问,倘若你是这位同学你更喜欢哪一份礼物呢?学生们都纷纷说喜欢有礼品盒包装的礼物,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这样选择的原因。有的学生说这样显得比较精致,还有的学生说这样比较正式等等。通过这样一个情景引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了相关的礼品文化,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礼品包装盒的重要性。既然礼品包装盒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岂不是更好吗?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起他们制作礼品包装盒的兴趣。除了让学生们了解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方法以外,我并不限制礼品包装盒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等,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自由发挥。在展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制作的礼品包装盒各式各样,有的做成了卡通动画人物的形状,有的结合立体纸工对一般的包装盒进行了“升级”,还有大盒套小盒的形式等等。总而言之,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景当中,学生们的确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
综上,劳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注意更新教学方式;并且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还应该结合课程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劳动情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