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探究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终生学习

2021-11-27 10:39王鑫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空间探究过程

王鑫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改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一、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1.明确任务、目标激励

开展探究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探究学习。教师选择用与文章内容选择与构思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是具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因而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2.为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单,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问题训练单是一种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科学习的实际出发编制一份问题训练单,发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按照问题训练单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求新求异。

二、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1+1=2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

从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探究空间,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从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问题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樣”;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四是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类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凡是涉及到探究学习的,教师都是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五、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学习、努力学习。

学生在反思中既是整理知识、整理思维的过程,又是总结成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是对知识实现组织策略的过程,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空间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