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华
(吉林省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00)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相关技术不断革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了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信息的高效处理,通过收集相应的数据,加强对图书馆读者群行为的分析,继而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满意度,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大数据这一词汇受到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对其具体概念的界定,目前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大数据就是使用相应的方法收集数据信息。一些相关的企业认为大数据是通过新型的处理方式来处理信息资产。但实际上大数据不仅仅局限于数据这一方面,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如数据处理速度等。一些学者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自身技术方面。从数据筛选方面来看,大数据是对大量数据资料的集中整理,并从中找出具有价值的信息,为相关决策的做出提供支持。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利用,提升其管理效率,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融合多种先进技术,除了大数据技术之外,还需加强对互联网和云储存等相关技术的使用,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理想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整体性,需要科学利用多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同时,大数据技术在信息资源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正好符合图书馆相关工作特点,实现对读者信息以及图书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推动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
首先,符合时代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背景下,图书馆产生的数据信息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落后,不能有效地管理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新时期,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其次,提升服务水平。在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是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稳定发展,所以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读者带来更满意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人们接触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在阅读需求方面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增加了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的难度。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分析,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服务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让读者获得理想的阅读服务[1]。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可以创新阅读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阅读,而能够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阅读,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最后,提高管理效率。图书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然要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需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不再主要依靠人工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而应积极提升信息化水平,将各种先进数字化信息技术融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大幅提升管理效率,进而保障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运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应不断促进服务形式的简便化。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来完成资源宣传工作,像电视机、手机以及网络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宣传。同时,读者也能通过各项终端检索自己所需资源。随着图书馆信息服务路径的不断扩大,读者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为其带来高效的阅读服务。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图书馆读者人数不断增加。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避免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让读者随时利用各种终端进入到图书馆官网页面,找到所需信息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读者数量越来越多。例如科研人员需要找到所需的资料,科研借助收集图书馆搜集相关知识信息。因此,大数据使得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得到提升,并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图书馆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馆内人员的职业素养。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强化自身素养,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工作革新。因此,馆内人员应形成新的知识监管思想,创新服务方式,通过馆内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这也能说明,图书馆相关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2]。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我国不断增加图书馆建设数量,但却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在图书馆中放置了大量的书籍,但却没有注重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内容,如虽然建设了信息化系统,却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以及忽视电子图书资源的引进等[3]。另外,由于缺少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导致一些管理人员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如不能对馆藏资源进行动态调查,导致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不能为读者带来理想的阅读服务。
一些图书馆当前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够充足,没有将其应用到读者需求分析当中,不利于数字服务工作的开展。一些图书馆由于数据基础比较薄弱,不能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利用,如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图书馆,还没有对图书借阅工作进行创新,比较落后,在相关借阅信息的记录方面比较混乱,很容易出错。同时,这些图书馆缺少相关调研工作的开展,如没有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来了解读者的具体需求,导致阅读服务工作质量降低等。另外,由于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信息,不仅影响了图书馆采购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相关数字资源的引进,难以拓展服务范围,也影响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再加上用户需求的逐渐多样化,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而当前图书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图书馆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当前很多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水平有限,检索功能不够高效,严重影响了服务效率,人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资料。另外,受到信息筛选工作不到位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便捷性。
我国在近几年逐渐开始重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应用层次也比较低。一些图书馆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另外,也没有将该技术应用到建设数字图书专题的过程中,不能满足相应领域人员的需求。
当前虽然一些图书馆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复合型技术人才,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一些图书馆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管理工作,所以在组织培训时。一般都是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缺少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得馆内工作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较低[4]。再加上培训模式比较落后,缺少创新,不能将实际工作内容与培训工作有效融合,导致相关人员只能掌握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难以提升。
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重图书馆的综合发展,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首先定期更新馆内的信息系统,并做好相关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确保数字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提升馆内整体的信息管理水平,保障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进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图书馆相应系统中,为了便于人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出自己需要的书籍,所以设置了相应的导航功能,便于人们快速查找。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图书馆推荐功能的建设,该功能直接影响着用户服务质量。良好的推荐功能可以为读者带来更理想的阅读体验,其可以根据读者的信息,自主推荐其可能会喜欢的阅读类型。因此,想换个人员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保障建设的合理性,确保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馆内人员应加强对阅读信息分析工作的重视。首先,馆内工作人员应收集相关读者信息,首先电子化的借阅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阅读信息,如具体的阅读偏好等内容。同时,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并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馆内相关人员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如电子调查问卷等,做好读者需求的调查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服务[5]。其次,在完成阅读需求调研工作后,相关人员应将相应的阅读信息制作成表格,便于数字图书采购工作的进行。最后,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情况,以可以进一步完善推荐功能,这样在读者输入自己的信息后,就可以快速出现相关的书籍内容,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节省了工作时间,更关键的是为读者带来满意的阅读体验。另外,图书馆也可以建立读者档案,记录读者的相关信息,以增强阅读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管理工作和大数据技术,增强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借阅工作效率。同时在建设数字图书专题的过程中,也要合理使用该技术,这样在对图书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相关的书籍组成同一个专题,这样就能快速找到读者所学书籍,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
图书馆要想得到理想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大数据素养,不断提升馆内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图书馆要增强培训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加强信息化内容的培训,找到馆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增强他们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馆员掌握相应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实践培训,通过案例讲解以及实践应用等方式,提升馆内人员整体的信息化实操水平,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存问题的分析,通过信息化建设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创新管理和服务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