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敏
(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0)
现实中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应试教育影响最深的高中,美术课的“副科”特征很明显。由于学科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美术课往往被忽视弱化。还有一种趋势是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成立美术高考专业班,“批量生产”,但学校和家长不了解美术教育的现状,不是从教育本质和学生本体出发,容易形成负面因素,变成仅为了提高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背离新课改理念。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并不能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究其原因,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定位不明朗。因此,任课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清醒的认识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考压力下,多数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科目上,对于美术学科,他们认为这是“副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学生热爱美术,对美术的参与度也不高。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教研组建设入手,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升,发挥教研组团队优势,促进教师个体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是学校实施教学的依托,也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桥头堡。教研组建设的优化与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以往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学校的边界,学段、学科的边界,限制了教师的眼界与格局。我们要打破这种边界,跨界教研,除了在本校定期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外,不定期联合周边学校,开展区域性美术教研活动,开展小学、初中和高中美术跨学段教研活动,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意在打破原有局限,将各区域、学段、学科资源加以融合,培养教师超跨学段、跨学科的整体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思维,形成多元格局,这也是更好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赋予了教师这一角色更丰富的内涵,对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改变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创造性策划、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教学引导者”。其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者。再者,优秀的美术教师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是一个艺术创作者,能够把自己对专业的深刻理解迁移到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品质。最后,美术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同行者、朋友。懂教育会研究,懂艺术也懂生活,美术教师还要对生活中的真,善、美有着强烈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除了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以外,美术老师要具备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角色转变。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美术教学发展规划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研组建设的基础。教研组要总体规划,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全面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帮助教师重新定位,完成角色转变。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研组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题,让科研教学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提升。平时要注重积累,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
教研组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美术创作等活动,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组织教师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美术馆,外出采风、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自我。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打造品质课堂。
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组织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并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精益求精,利用团队的力量优化调整课堂结构,高效利用美术课堂的有限时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科影响力。
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当全新认识与了解校园文化特点,将美术与校园文化相联系,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本校正在进行校园品质提升工程,美术教师积极参与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墙、艺术走廊等提升改造。在提升校园艺术品位的同时,也提高了美术学科在校园的影响力。
4.指导学生课外美术活动,拓展美育空间。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表面,他们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和表现。因此,除了课堂常规教学外,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组织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和指导学生美术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
学校美术教育应深入挖掘学校的美术文化,整合各种资源,通过教研组的团体合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校园美术活动,打造校园美育特色。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不仅仅是音乐和体育的天下,也是美术的主战场。活动前期结合课堂教学,借助网络平台的推广,在艺术节前开展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活动。开幕式上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风情展,每个班级分别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民族风情展,学生自己设计服装、场景和表演形式。艺术节期间的文艺晚会学生开展现场书画表演。在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主题摄影比赛以及优秀书画作品展,在校园内举办了一次超大的美术盛宴。艺术节最后把活动内容成果通过照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在学校公众号上,可以说,本次活动的内容丰富新颖,形式生动立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之外,老师们把好的微课、示范课传上网络平台,方便学生们自己学习交流。美育的呈现多通道,多元化的形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想象敢于创造的高素质人才,美术在这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意实践的培养。在每一年的“人人会设计”比赛中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这两年的比赛我们学校采用的都是建筑废弃垃圾-轻质砖,第一年学生在砖上印制版画,在展示时将学生作品叠成城墙,形式新颖,场面壮观。第二年学生用轻质砖创作美术作品来叙述一个宏大的科幻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于人类战争、未来的思考,将设计、雕刻、景观集于一身。经过创作小组的多次讨论,数易其稿,反复摸索和试验,最终用轻质砖雕塑成一座“天空之城”,名为《标本·人类文明/地球》,作品富于创意,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这几年的教研组建设,促进了美术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美术教育的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校园美术氛围日渐浓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学校的美术教育有着很好的评价,获得良好的口碑。从成效来看,学生方面:这三年参加市现场美术比赛和“人人会设计”比赛都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多人次获得省艺术节美术类一、二等奖,每年有多人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美术专业院校和“985”、“211”等重点综合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方面取得的成绩有:参加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在省市获奖,多次获得“义乌市、金华市和浙江省中优秀指导老师奖和市高中美术“学科带头人”荣誉。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教研组的建设、教师的努力付出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育要结合当下,更要着眼未来。通过教研组建设的优化与提升,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人的全面成长,不断的挖掘新的教育教学机制,共同创设出一些符合当下高中生美术学习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践行“以美育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美术教研组团队建设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学习交流中成长,在摩擦和体验中总结经验,在实践和凝练中悟出师之道,为学校美术教育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