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构建小学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

2021-11-27 23:47:06屠明杰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导图小学生思维

屠明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浙江 宁波 315806)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偏理学科的基础。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上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视野有限,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性差。小学生因为年轻较小,比较懵懂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过于担心教学秩序混乱,只想着能够控制住课堂秩序,因为不想让课堂教学太吵,而不让学生开口说话进行讨论交流,认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教师讲,就能记住所讲的内容。因此,上课时要求学生老实坐在座位上听,认为最规矩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殊不知,缺少师生互动、生生活动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就不能很好地“教学相长”。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不像语文教学课堂那样可以引入一些小故事情节,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学习一些公式、一些计算法则、一些解题技巧,学生只需要记住公式和计算的法则,然后带着这些公式法则去做题就行了。这样的教学缺乏趣味性,长时间学生就会疲于应付,不想学习。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只会做一些简单套公式的数学题目。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起自主创新,有些教师觉得不切合实际,认为小学生谈不上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创新,成了学习的知识、机械做题的机器,这样的教学课堂无疑是失败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神秘与奥妙,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会利用数学思维应对生活、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二、构建数学思维,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活动的难点、重点,按照新课改的新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便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游戏、故事或者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完成课堂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觉得数学是趣味性很强、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

(一)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一般会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厉害、很严肃的角色,为此不想也不敢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害怕和教师说话。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数学教师要适时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教师要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做到有耐心,多观察学生的爱好、性格,和学生交心,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而不是苛责,多表扬而不是批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在课堂让表达自己想法。其次,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学课堂活动上,教师要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及时反馈,并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学生才能主动去思考,去反馈、去沟通和交流,从而慢慢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慢慢培养其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自觉、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的最好方式是亲身体验。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逻辑的接受能力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教师不要把公式直接抛出来,然后再去推理验证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尺子去量一下自己手中的课本、身边的书桌、椅子等的各边的长和它们的周长,让学生思考它们的边长和周长之间是不是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就对几何图形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周长公式的理解也透彻了,经过学习就会在脑海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等有个基本的框架,以后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了。这就是数学思维培养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学生在脑海中有了自己的认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灵活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正确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游戏和现代化网络设备开展创新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环节,学生在游戏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演绎出来。例如,在教学一些简单运算时,可以让学生玩数鸭子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走出来几个人,最后加上或减去一部分,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最准,最后回答加上或减去某一部分后的结果是多少,最终哪个小组准确率最高、动作最快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集中,重要是通过游戏,学生明白了加法和减法的真实意义,对加减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加减法的数学思维也就构建起来了,经过练习,对加减法的内容就掌握住了,将加减法的计算想象成游戏,也就培养了学习加减法的浓厚兴趣。

小学生对抽象的逻辑很难接受,但对一些有形的事物充满好奇,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现在,小学的各种基础教学设施都已经比较完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借助现代化互联网设备开展教学,现在的小学生对互联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的比教师还要了解计算机知识,他们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开展教学,借助互联网搜集一些教学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立体数学模型,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形象的概念,对数学模型有更清晰、更立体的认识。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更利于数学思维的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体系和框架,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纯文字类的内容接受能力不强,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很大难度。但是小学生喜欢多彩有颜色和形状,加上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零碎特点,学生掌握起来有点困难。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将各种颜色的图形和箭头将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真正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堂所学知识点和数学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使枯燥无味又零乱的知识变得完整,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快速、高效记忆,同时对于小学生逻辑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更清晰的思维,解题思路更明朗,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数学图形时,如果教师单纯地将各种图形摆出来或在黑板上画出来,学生会觉得很乱没有头绪,没有总体清晰的认识。但是如果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就能更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各自之间的关系。三个角由三条线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个角,根据三个角的度数,将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根据三条边的关系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在以后的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的学习中,还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加至思维导图中去,由普通三角形的周长,推导出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由普通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将这些知识加入进去后,从思维导图中可以很显然地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图形的掌握由浅入深,思路更加清晰,更有条理性。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试着自己去画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自主绘制思维盗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强化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会感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体会数学之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习惯,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与思考

思维方式决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培养数学逻辑思考能力。同时,数学思维也可以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机械性做题,已经不再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导图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