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构建制项

2021-11-27 01:06王倩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王倩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 徐州 221151)

前言:在现代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做出调整,社会上的岗位分工越来越明确,各项专业化技能也逐渐走向完备。此时对设计专业人才的使用需求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大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发展脱轨,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欠缺,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弊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通过工作室制项教学模式为载体,打造项目课程教学体系,开展个性化艺术设计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属于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的积极探索。

一、工作室制项教学课程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特点在于实践与创造。需要将实操为作为主体教学部分,充分表现出设计者自身的想象、感知和表现能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正式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一种聚合式现代化教学模式,项目课程可以作为专业课程主题,实现教学课程的模块化和综合化,让艺术学生可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工作、学习的学习理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强化自身的行动能力和行动知识,加强隐性知识方面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契合当代社会企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打造更为细化的专业教学方向,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前提,为工作任务提为工作过程提供导向作用[1]。

二、工作室制项课程模式构建

(一)工作室整体课程发展思路

针对行业对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需要加强教学的专业化,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进而实施项目专业化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工作室中。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既可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可以向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能够进一步实现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不同的方向为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实际差异加以充分考量,设计出层层递进工作任务难度,弥补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差距,全面提升教学效果[2]。

(二)针对岗位需求,发展工作室项目课程包

对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有效组织,设定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出能够满足课程所需的岗位工作任务,为此为核心,确定职业岗位任职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需要协同参与,根据文化产业自身特点和岗职业任职要求,对人才做出专业化要求,针对工作项目对能力的需求做出分类,保证学生在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学习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教育特点,开展工作室项目教学课程,参照企业。岗位制定的标准教学课程内容,实现校园教育与岗位技能之间的实时对接,保证教学效果[3]。

(三)针对工作任务,发展项目导向教学方式

设置工作室课程教学项目,能够使人才的培养更具适岗性和针对性,进而帮助学生完成自学生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对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岗位特点和项目发展为教学导向,以此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保证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能力为目标,打造现代化校企联动教学系统,全面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适应性。

三、工作室制项课程模式运行

(一)三段式解体工作室课程实施模式

第一段:为学生储备足够的基础专业技能,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理念和专业初级技能;第二段: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针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布置层层递进的岗位工作任务;第三段: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在校外学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可以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双师型工作室项目课程团队

企业与学校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带动学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在此期间,双师型教学模式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与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队伍,校企联手打造符合企业一线岗位需求的教学系统,为学生布置更加科学的工作室教学项目,进一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助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强化人才输出。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艺术设计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需要凭借课程体系的适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运用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构建,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之后问题现象。对于行业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弥补固有教学短板,可以再充分尊重学生多点花差别的前提下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符合当今社会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进一步提升艺术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