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四全育人”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严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能够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加强其政治素养,“四全育人”模式将全面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在会议上高屋建瓴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要在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方针政策,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四全育人”就是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做到全天候育人[1]。首先,全员育人指高职院校内部,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投身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实现人人教育;全程育人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从学期开始一直到学期结束,都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实现时时教育;全方位教育指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在学生参与实践中,实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全天候育人指全校教师要与学生随时保持联络,随时解答学生的思政问题,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老师的“专属工作”,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团党委书记、研究员、行政指导员等,都是“全员育人”的参与者[2]。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职人员,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要打造一支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负责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所有班主任要做好指导工作,管理好学生事务,提高育人积极性;其次,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其他教务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岗位的所有职工,积极投身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思政管理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要求高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成长的各个阶段,比如在学生刚刚步入高职院校时,一些学生由于考试发挥失利,没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就选择了职业院校,心理落差较大,一时之间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导致心理问题,思想封闭、不爱交际、做事极端,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利用在校时间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其次,针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规划,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重视学生的就业心态,让其更好地从“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人身份”,精准把握成长规律,实现全过程育人[3]。
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就应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全方位教育[4]。首先学校应该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所学专业,配备相适应的社会实践岗位,让学生知道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企业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与学校构建合作平台,让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岗位意识和敬业意识;其次,在家庭中,父母要对孩子的实习工作表示支持和鼓励,教师和家长要保持沟通,实时反馈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让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不是以强制性的思想压迫和单向性的“说教”为指导方法,教师应该学会做学生的朋友,将师生放在同等地位,要随时随地与学生保持沟通,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比如微信、QQ 与学生在线交流,实现全天候育人,用学生喜欢的,熟悉的方式,时刻关注学生行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甚至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接触到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三观造成恶性影响,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价值扭曲、思想偏激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心理疏导,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三全育人”的补充,确保育人的连续性,
结束语:四全育人是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全育人模式作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实现全程育人,创新工作教育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借助网络新媒体,实现全天候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