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姣
(河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国家对于英语相关人才需求量逐步增长,那么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来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因此为整体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素养,高校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视。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文章进行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扎实。而且学生具备思辨能力之后,还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从中收获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就能尽快建立起来,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
所谓思辨能力,指的就是思考和辨析能力,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等,而辨析指的就是对某个事物进行事理、类别的辨别和分析。而现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因此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知识为主,比如词汇、句型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渠道就越来越宽泛,显然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因为学生具备思辨能力之后,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将重心放在对词汇和句型的分析上,而是能够准确看到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的创作逻辑、意图等,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全面,从而在完成阅读任务时也会变得游刃有余,与此同时英语文章的创作思想也会影响到学生,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其次,有助于满足国家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通常来说,大学英语课程相较于专业英语课程,没有获得太大重视,所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也容易被忽略,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还能满足教学改革要求,研究表明英语阅读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读者对于文本信息的接收,二是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只达到了第一层面,在具备思辨能力之后,就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反思、辨别,或者是提出疑问,从而学生的思想、学习思维等都会有所提高,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就有很大增长,对其他英语学习技能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长期以往,有利于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职责,随着英语相关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来全面提高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对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听说读写译是基本技能,但是阅读教学工作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多方面阻碍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新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渴望受到关注和尊重。但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足够重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够专注,也没有深入思考,所以英语阅读素养无法快速提高。另外,缺乏完善的阅读能力考核体系,阅读能力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技能,需要有完善的考核体系来真实检测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合理的阅读能力考核体系,而是习惯采用笔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就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为阅读能力不重要,所以在课堂上也不配合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长期以往,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就很难有所进步。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避免单一的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句型积累,那样不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技巧,学生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却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首先部分教师习惯将阅读教学工作单独列出来,将阅读教学看作是带领学生学习已学词汇、句型新用法的途径,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今后看到词汇的相同用法时能够尽快反应过来,而没有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创作思维、逻辑、框架等,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发散性思维,从而难以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其次英语阅读对不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更容易对英语阅读缺乏自信或者是失去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限制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水平提高。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言,应该在听说读写译技能上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提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实践表明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思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框架结构等,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理解与记忆,下面就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展开探究。
教学理念会在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导向作用,所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情绪。并且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也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比如可以在教学课件中添加图片、视频等元素,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减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着手,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是一味的分析片段句子,所谓抽象思维指的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对客观世界有效衔接的一个基本反映,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都缺乏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的意识,从而无法准确掌握文章宗旨,那么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停留在表面。所以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学会有意识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就能更快找到文章内涵,比如在阅读“The Tail of Fame”这篇文章时,不少学生会将题目翻译成“名气之尾”,这样容易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学生掌握抽象思维之后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题目,将其翻译成“盛名之累”,这样文章宗旨也大概就能从题目上判断出来,是在教导学生不要被名利迷惑,要勿忘初心。
要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思辨能力,那么应该先引导学生学会敢于提出质疑,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学生就只能被动的学习英语文章主体思想,这样不利于理解和记忆,也无法对文章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赋予每个学生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然后教师将学生的论点进行搜集整理,可以在完善教材内容时提供参考,例如不是所有英语文本中都不存在语法错误的问题,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文章中是否有语法错误的情况,或者是用词不当等,然后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勇气,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也会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对推理、判断能力的而培养还有一定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改变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就是学习单词、语法的错误认识,那样学生会认为只要能记住单词就能理解文章,据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迫在眉睫,具体做法是在完成一篇文章的教学活动之后,从中单独挑选一段,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的单词,并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单词意思,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分析这段内容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分析文本的技巧,让学生在今后学习英语文章时能够懂得关注文本本身,而不是围绕着单词来理解文章。长期以往,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从而也能加快思辨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能有效降低理解难度,也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习惯让学生尝试寻找文章的精彩之处,即使学生可以用到的参考书有很多,不过从各种参考书中都无法获知如何分析文本特色的方法,从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也难以提高。据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直接告知所学文章的特色是什么,然后传授给学生如何通过文章语法或者是某个片段来发掘文章特色的技巧,长期以往,学生概括和总结文章特色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还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众所周知,英语文章类型有很多,教师无法一直围绕着某一种类型文章进行讲解,所以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学生对某类型的文章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全面。此外,在开展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首先教师需要完善建立阅读考核体系,不能将笔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是要同步进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也就是除了卷面作答,还应该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并围绕考核内容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掌握学生对文章的思想、结构、逻辑等理解状况,并尽快给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不足,而且通过建立考核体系也能让学生对阅读学习加强重视,这样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满足国家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英语相关人才。但是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忽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等问题,导致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无法提高。据此,高校可以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等方法,来改善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困境,将学生培养成高质量英语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