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宇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高校要提高服务意识,将服务理念融入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服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使其能为留学生解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结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出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并确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确理解和肯定来华留学生的个人价值,鼓励与主动听取他们针对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建立教师与留学生双向互动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留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还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保障。结合来华留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做到差异化,实现人才引进渠道的畅通;邀请专家在拟聘请人才的思想素质、学术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完善海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注意结合不同学科而制定不同的人才引进标准,从而提升海外人才引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推进网络视频招聘,促进海外人才引进信息更快、更广范围地传播,并对海外交流资源予以拓展,不断拓宽教师队伍的视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为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应健全来华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现实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保持制度的权威性,保证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留学生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将留学生的现实需求与教育管理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对留学生教育培养及管理责任主体加以明确,安排留学生的归口管理部门从事相应的行政事务管理,安排相关二级院系承担对留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且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院系考核中,使得留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学习中;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资金投入。此外,为帮助留学生表达自己的合理利益诉求,高校应做到教育管理制度的透明化,使留学生对留学管理政策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认可和肯定留学生在留学生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会等方式拓展留学生参与渠道,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管理过程;及时获取留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反馈信息,深入了解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工作的改进。
对于来华留学生修读的专业,高校应实现趋同化管理,即首先制定与中国学生相一致的培养体系,然后结合留学生的特点、需求等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1]。倘若留学生修读的是本科专业,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将本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其中,对制定程序加以规范,并与社会发展需求、行业需求对接,实行分类管理,基于此,适当添加中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对留学生的培养。倘若留学生修读的是研究生专业,在制定与中国学生相一致的培养方案的同时,实行对留学生的分层培养,培养其国际教育理念、创新实践能力及竞争力。而且,为保证学校教育与专业发展相协调,应确保留学生学历教育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高校应结合自身定位,对专业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建立灵活、有效的课程体系,努力打造一批专业的特色精品课程。
高校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上传授教学内容外,还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在线课程教学,使留学生从网上课堂平台中学习由校外名师担纲的丰富而优质的网络课程、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与此同时,高校应鼓励与安排优秀教师对实践类的多媒体教材、教辅资料进行编写,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并组织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在线答疑,对留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精心指导;加强留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外合作模式,合理安排不同学科专业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地组织开展各种学科竞赛,鼓励留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留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此外,高校应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除了通过考试来检测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外,还要重视考察留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提升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