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00)
相比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因特网与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将会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惊喜,学习者在海量的资源中提取出自己的所需,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省时省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拓宽学习者学习的途径与方法,节约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这都是“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对大学英语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其表现的显著特征就是又快又好,承载的信息量之多,其省时间、省人力、省财力、省心力的优越性会被发挥到极致。因特网让学习者利用共享平台里同一个教育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效完成讲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大学英语新视野1》读写课程中关于课文《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这一课时的学习中,讲师通过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进行自我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的共享资源,对像课文中不懂的新单词“eagerness”进行查询,通过标记生难词让自己更快掌握词性。遇到句式结构复杂的句子“not only…but also”懂得在因特网上学习如何拆分主谓宾,可以分清不同句型的各种表达方式。关于段落怎样的翻译是更加准确,更加通顺也是学习中的重难点,互联网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点,快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讲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快速抓住自己学习的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知识。对课文单词、句子、段落全方面认真的学习,更加透彻的明白这篇文章的学习要义,明白艰苦奋斗的意义,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对待事物,通过与不相识的人的交往,参与他们之间的谈话,搭建新的情谊,而这都是因特网优越性所带来的帮助。
高等教学如果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那么就有改革的必要性,对于大学英语这样一科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学科,改革对其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改革以“三多”教育体系为切入点,其中“多模态”信息的途径来源或者表现形式多样,每一种信息都可以称为一种模态,以个体为例,人有五官的感知,对外界所做出的及时反应,如眼之所见,鼻之所闻,耳之所听等就是人感官对外界的回应。“多媒体”是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把各种媒体的功能进行科学地整合,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展现,使得到的信息更加立体生动。“多环境”主要指的是空间上的变化,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来丰富学习环境,带给人良好的学习心情,提高学习的效果[1]。例如在学习《大学英语新视野1》视听说中,关于听力与口语的学习,一直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中国式英语就是苦于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学之间主要以母语进行交流,才使得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变得更困难。而“三多”的多方面优势就此尤为突出,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通过讲师多媒体的播放练习听力,也可以将课文text1 部分听力下载在手机里,选择在寝室里练习口语。学习者通过自己的不同应对方式,突破学习英语的障碍,可见“三多”对大学英语这个学科的有益性是多角度、多样化、多层次的,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改革的必要性在整个教育中更加突出。
教育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素质人才。因特网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体”,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提供了高效的便利,它已经进入到教育这个非技术领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无处不在,它正在无形之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特网无可非议就是当今社会最有用的工具。而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是人类生活涉及的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多的语种,大学英语能力已成为一种必备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与网络联系最密切的语种,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不可分割,因此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基于因特网关于大学英语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2]。不论是学习《大学英语新视野1》的读写教程还是视听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把握,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刻的寓意,例如关于《Word and Phrases》这一课时的文章主旨是教会学生态度决定一切,对每一件事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在《Sentence patterns》这一篇文章的主旨则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应该为之奋斗,而不是一事无成。不同的文章中心要义是不一样的,只有学生掌握语言的核心方法,才能深层次理解课文中心,将大学英语融入其中,让两者有机结合,才可促进教学的长足进步。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们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无疑是就是最好的时代。将高等教育融合“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教育体系,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才真正有所依,学生才能学有所用,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着强大的信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教育必将充满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