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婵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随着英语启蒙的低龄化,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英语学习已成了社会潮流,趋之若鹜的家长们为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据笔者观察,中国学龄儿童的英语能力虽然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和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同龄儿童相比,还是落后不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儿童英语培养策略的问题。儿童的语言学习方式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符合儿童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事实上,儿童天生就具备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像儿童能自然而然地能习得母语。儿童时期学习英语,可以用类似母语的学习方式,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一些研究也表明,用母语化的方式培养儿童学英语能收到良好的成效。为此,本文将着重论述母语式英语学习法在儿童学习方面的可行性。
语言习得指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学会一门语言,而不是刻意地去学习语法规则。这比较接近母语学习的过程,大量的听说和交流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而语言学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语学习。语言学习一般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比如教室里,通过背单词、学语法的方式来掌握一门语言。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这两种语言学习方式各有自己优势和劣势。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学习者通过大量的听说和交流来习得语言。用这种方式培养的儿童有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缺点是语言习得的时间较长,在学习语法方面的效率不高。
语言学习以背单词、学语法为主,在掌握语法规则方面,语言学习的效率较高。然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缺乏交流,致使儿童开口表达的能力较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哑巴英语。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学英语更适合以语言习得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类似于母语的学习方式,这也比较儿童的身心特点。一方面,儿童的认知能力还不具备学习抽象的语法知识的能力,过早开始语法学习会使儿童感到枯燥。另一方面,儿童阶段更适合学习具体形象的东西。儿童擅长模仿,更适合用习得的方式来学英语。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说”的理论,即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才能真正产生习得。我们都知道,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只有当一个孩子的语言输入达到足够量的时候,她才可能进行输出。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这也是类似于母语学习的路径。儿童一开始学母语时也是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来习得母语的,而不是通过语法学习。克拉申的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可理解性输入”的最佳方式是大量的听和读,这才是学会语言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英语发音非常重要。准确地道的发音能增强学习者得信心。儿童在刚起步学英语的时候,应该要尽量把发音练好。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英语发音,将为今后的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否则,一旦已经形成了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不但会影响交流,以后如果想要纠正发音,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发音必须从一开始就抓。
儿童的特点是擅长模仿,在学英语初期,可以将大量的听读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听符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儿歌、韵文的原版音频,然后进行跟读模仿。小孩子在没有形成中式语调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听和跟读,将更容易习得地道的发音。先听说、后读写,是儿童学英语最理想的顺序。
英语学习不等于枯燥的背单词、学语法。英语学习完全可以是有趣的。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
笔者建议家长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和语言情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和娱乐中去。比如,可以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英语电影的方式,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让孩子感受英语在各个场景中的运用。看英语影视不同于传统的枯燥的学习方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语言场景和生动的情节,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在场景中学英语,既激发了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语言习得不知不觉地发生。
要想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阅读是必不可少地环节。在欧美国家中,儿童从小就开始英语阅读,其英语阅读量是我国儿童的几十倍。原版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培养英语语感。阅读不仅能够使孩子感受语言之美,还能使孩子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建议我国儿童在英语学习初期就可以开展适合其年龄段的英语阅读。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输入方式。只要选取适合孩子程度的语言材料,就可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在长期的阅读培养下,孩子的语言能力将由量变达到质变。在阅读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语言输出(即口语输出和文字输出)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综上所述,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母语化的培养方式是儿童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英语是一门需要灵活运用的工具,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母语化的培养方式将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