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育专家提出了不同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兼具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和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推广。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以及单纯的线上教学区别在于:单纯的线上教学就是讲解知识点,相对比较成熟的问题包括一些推导过程。完全传统课程加上线上教学,线下就不用或少用时间来解决那些知识点问题了,主要强调在线上没有办法完成的活不适合通过线上完成这样的一些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对操作类更适合,操作类课程学生需要实际操作,这些任务不能完全通过线上的过程来解决,就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解决需要线下完成的操作环节,混合式教学可以把理论知识点用更精炼,更有效的手段传递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线下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需要操作的环节上。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操作课程之一,采用混合式教学,能更好地解决上机练习课时不够和机房紧张问题。
课前的工作包括学生者需求分析和特征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及数字化资源推送三方面。教师课前设计“任务单”,并将含有微课、音频、文字、图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等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学习通,设置经验值。学生根据“任务单”按照自己的步骤浏览素材和课件,完成相应的课前测试。每签到一次、浏览完音视频,每发表或回复一个讨论、获得一个赞均可得到经验值。通过这种不可轻忽的课前功夫,学生可自主探究学习,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知识难点可以反复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点或困惑可及时通过学习通的“主题讨论”、“学生反馈”等方式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根据“课堂报告”、“学情统计”、“成绩统计”等统计状况监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从而顺利实现“翻转课堂”。
(1)理论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教师利用已收集到的数据及其相关问题,通过理论讲解,演示操作。知识点中的重难点一方面来实现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学生线上微课的错题进行重点讲解和举一反三。学生认真学习理论内容,为之后的是操作实践课打好理论基础。教师的课堂演练也可让学生试炼,从中检测课堂理论学习效果。学生互动问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公布出来,其他学生回答问题,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累计举手回答问题进行记分,给予得分高的同学奖励,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课堂更高效,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这个答疑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出问题的学生也能从中了解真实的掌握情况。(2)操作实践操作演练任务。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离不开操作的。在线下的实验课中,学员按照之前线上微课及理论课学习时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操作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现场指导,同时收集共性问题,在实验课总结中,再一次强调,从而加深记忆。该环节是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关键体现,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优秀学生演示。在教师巡视班级情况过程中,找到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他的屏幕投屏至全体学生,对全体同学演练一次。在优秀学生的激励下,其他学生也会有更为强烈的进取心,进而带动全体同学完成操作实践任务。对于高效率先完成学习任务的优秀学生或者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学生,也可给予积分奖励。
该阶段是对课中讲授阶段的延伸,学生通过班级QQ 群、QQ 私聊、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确定通过私聊或者直播等途径给予解答,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对全校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一次实践和探索。从学校层面,节省了约50%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室、资金等投入;从教师层面,提升了团队建设,避免共性的重复性教学过程投入,可以集中精力放在提升操作水平的线下教学中,形成资源共分共享;在学生层面,更适合00 后学生的特点,对接需求更明确,满足学生多样化、实时的学习需求。这次改革也为青岛市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本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做得更好、更具示范性,还需从教学管理、课程考核、教师工作量认定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