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中课后阅读提示的重要性

2021-11-27 01:06:28吴玲凤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吴玲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自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运用在“精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阅读能力。自读课的设置对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目的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有效场所。那么每一篇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就成了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能力的凝练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自读课文中课后阅读提示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引导学生“怎么学会”,而不是只考虑向他们传递信息的“怎样教”,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统编教材每一个单元中都会有三或四篇课文,而其中就会有一篇自读课文,在题目序号的后面标注符号*,而这篇自读课文一定会紧跟在精读课文的后面,其原因就是需要我们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如:梳理脉络结构、学习理解方法、总结写作特点、提炼思想情感等学习方法运用和迁移到自读课文中来。例如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课后阅读提示:“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很明显这是一种品析散文中优美句段的描写方法,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在文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有了方向和模式。除此之外这也是考试卷现代文阅读中常常出现的必考类型题目,会以划线句子赏析或者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题目变式出现,但是答题的模式以及方向目标都是阅读提示中”描写角度以及联想、想象的描写方法”等这几个关键词语。

二、自读课文中课后阅读提示有单元学习的体现

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教学单元是一个综合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有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和训练重点,各单元的主题与训练点连接起来,组成教材的训练体系。也就是说,按单元编排能使语文学科呈现自身特点,单元内由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相融合,体现了横向序列,课类之间、单元之间又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纵向序列。这样,由横向到纵向,由单篇到单元,再由单元到全册、由全册到全套,分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可见,教材的体例彰显了一个明确的编写意图: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按单元组织教学。其中自读课文中的课后阅读提示不仅有单元导读中训练方法的体现,还在单元体系中有起承转合的作用。

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自读课文《动物笑谈》的课后阅读提示是这样的:“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读完课文,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好笑呢?提示中有谈到单元导读中的尊重动物,那么在文章中就有作者研究动物行为,为了探求科学真理,而达到忘我的境界,看似简单的阅读提示,其实已经贯穿了单元的教学主题——善待动物、善待生命。那么再去对比性的学习理解郑振铎笔下的《猫》是多么值得人类去反思,对弱者的命运关注,最后再去学习古代蒲松林笔下的《狼》,对动物又是另外一种解读,就是这样的一篇自读课文,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彩多姿的动物世界。显而易见自读课《动物笑谈》教学以本单元教读课《猫》的内容为基础,以单元教学要点的达成为依据,以知识巩固、能力转化、素质提高为目的。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教材编辑意图,按教学客观需求,在备课和施教中,视单元为教学单位,把三维目标的确立、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程序的安排、课程资源的整合、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反馈与控测等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富有活力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三、自读课文中课后阅读提示有拓展阅读的提升

自读课不同于教读课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能力转化与生成的有效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最终实现自读课的教学价值。同时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引导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那么,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就会显得凌乱、无序,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比较低下,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读课文中的课后阅读常常把课文内容巧妙勾连。既联系课文知识又勾连单元训练,既联系上一能力级又勾连下一训练点。此外,自读课文中的课后阅读提示还是勾连教读课和课外阅读形成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环节。这样,自读课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中介作用,使整个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课后阅读提示为例: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这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所不同的是,《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你更喜欢哪一篇?与同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看似一个简单的课后阅读提示,但是却蕴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究的种子,学生们有了对神话的喜爱,并不是到了初中才会有,而是对文言文的神话故事如何描写的才是拓展的空间。教师们应该抓住每一篇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认真用心研究教材,合理开发利用教材,用课文教语文,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在课内外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教师要重视并利用好每一篇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自读课最要紧的是通过巧妙地问题和活动设计唤醒学生的读书兴趣,巧妙地为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好书。让他们学会自读,学会读书,把文化安顿在心灵里,成为一生幸福的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