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龙江县第一中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动态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动态的、发展性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和需要中产生和发展。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程2:遗传学与进化,从人类理解基因的道路开始,展现了生物科学家们100 多年来孜孜不求的探索过程。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来启发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现象。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生物核心素养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这不仅需要生物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生物方法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以及生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逐步升华。这是一个长期的栽培渗透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发展特点。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性格和关键能力,以满足学生的终身需求。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应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公民未来的生产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例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关键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生活,生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生活是这样的。理解普通生物学的概念,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形成进化论、生态学等基本观点。此外,生物核心素养还应具有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信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语言素养在核心素养中已不再是汉语和外语的概念,而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和交流,一种广泛的语言概念,它将造福于公民未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探索实验的遗传物质,如生长素的发现例子分析、微生物检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人口变化模型构建的理解育种过程,多莉,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社会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看到科技发展的奇迹。在哀叹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巨大危害等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高中生才能为未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和精神的理解,从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将知识、技能和情感融于一体是素养的特征之一,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情况下的问题也是素养的必然要求。(二)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生物学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如人口、食物和健康。(三)使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充分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是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影响整体;整体影响个人。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四)我们应该把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结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许多共性。只有将相关学科整合起来,才能将其融入到个人的核心素养之中。(五)教师应整合学校资源和课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形成肥沃的土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开阔视野,加强应用能力和与社会的联系。
此外,教师应注意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训练的整合,并应注意:(一)情境性。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关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灌输和死记硬背并不能建立学科的逻辑思维。在真实的生物问题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二)全面性。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一次或两次的训练形成的,还应定期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概念教学等环节对教师进行训练。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实践和考试来提高,也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明确的表达。(三)系统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找到学科逻辑思维的具体方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设计证据不足、逻辑不清晰的错误例子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评价观点、分析证据、区分逻辑。
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特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角度可能都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和“对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也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涉及,但这里的重点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分都是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融合,既有个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是基于生物学的,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注重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关键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物教师应加强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训练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探究性教学,营造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场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