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 胡耀辉 磨浩浩
(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重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2]。因此,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在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范围逐渐拓宽,学生对事物也有独特的认知和见解[3]。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尤其要注重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4],不可进行强行灌输,否则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情绪,效果适得其反[5]。《热力发电厂》作为大三课程中主要的专业课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念。本文以《热力发电厂》课程为例,探讨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热力发电厂》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思政项目在课程内容基础之上,融入多个思政元素,如:“认识世界能源基本储藏结构,唤起学生能源安全意识”—绪论、“学习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历程,优秀先进事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绪论等,以期达到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训练工程从业能力,传授课程知识三个目标,培育优秀的电力行业从业者。为此课程团队对《热力发电厂》实施课程思政改革。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修订教学大纲。
对本课程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与衔接,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做到三位一体。教学大纲中包括教学内容,典型案例及学生定期反馈的节点安排,明确授课场景、教学方法和载体,确定考核方式中配有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
(二)视频/案例学习
录制微课,并寻找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学习国内外能源利用典型案例,对课本内容进行扩展,形成案例专题教学环节,并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感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载体
积极推行“翻转课堂”,将现有的课件与“雨课堂”进行融合再创作,在课堂当中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引导学生将相应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找出相应案例进行分析,形式不限,并计入平时成绩体现思想政治学习效果。
(四)利用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对电力行业的认知,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电力事业发展的真实体悟,认识新中国70 年电力行业发展的历程。
(一)课程育德目标
1.通过学习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框架和文化的先进之处,树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能源电力工业发展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2.通过学习我国及国际能源利用现状,使学生明确能源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充分理解我国的基本能源战略与布局,学会从能源的角度探索历史事件、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3.通过讲授热-功-电的能量的转换过程,使学生明确能量是有等级品位之分,在日常使用和作为能源行业从业者时,要做到物尽其用,努力创造能源梯级利用,节能高效的城市能源供应系统;
4.通过学习热经济性理论分析知识,使学生明确高GDP 增长背后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系统,看懂国家进行深层能源改革的原因及未来电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5.通过热经济性指标的学习,使学生可直观将生活中电能与燃煤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联系在一起,树立学生“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思想;(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思政要素的融入要巧妙,专业知识的结合要服帖,如果将专业课课堂比作一场课堂演出,那么融入思政元素要尽可能减少违和感,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果只是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不仅难以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6]。《热力发电厂》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可将其课程特点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起来,具体如下:
(1)自1937 年我国亮起第一盏电灯,到如今完善的电力供应,这背后是几代电力事业从业者辛勤的付出和心血的凝结,其中涌现了像李立浧院士团队这样的科学家帮助我国突破特高压输电技术瓶颈,正是有这些前辈的不懈努力,我国才有了如今电力强国这样的傲人成就。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能源产品,电能的晚上供应是任何行业能够平稳发展的必备前提。通过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使学生明确行业发展前景,学习中国电力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舍小家,保万家光明的精神。同时使学生知道今日电力供应的来之不易,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国家的“电力自信”。
(2)讲解世界及我国能源的储备现状,从能源的角度看待世界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让学生明白我国能源基本布局与战略,培养居安思危的能源意识,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3)讲解多种热能利用循环系统及联合循环系统,向学生传递尽可能将能源梯级高效利用的思想及方法,能源高效利用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向学生提出作为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的追求目标与方向。
(4)通过讲解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的热经济性评价方法,明确能源消耗与利用的效率关系,融入我国开展深度改革开放的意义及目的,使学生明确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安全第一,效率为先”的思想。
(5)通过热电联产和烟气处理相关知识讲解,融入环境保护主题教育—“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缺一不可的重要思想。
(6)通过核电厂的创建和使用,融入中国核能发展的战略,将国家安全与海军现代化结合起来,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
(三)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1.教学思想
要做好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应转变教学思想,教育不止是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这些知识,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育人应当以德为先,思政教育也应当融入所有的教育过程当中,融合于每一门课程当中,教会学生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可以为各个行业输送执行高标准的从业者。思政教育亦体现在与学生接触的各个环节当中,穿着打扮,待人接物,言行举止,做好这些生活细节,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亦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
2.教学方法与载体
教学方法的更新,不只体现在讲述过程上,还应体现在备课、考核、教学载体的内容中。
(1)在备课过程中,结合能源行业的发展动态,结合国家能源政策的时事要闻,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革新与扩充,让学生“温故而知新[7]”,同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反馈,对教案、课件等内容不断更新。
(2)进行翻转课堂,将现有的课件与“雨课堂”进行融合再创作,在课堂当中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将手机从课堂的“拦路虎”变为课堂的辅助工具。
(3)视频/案例学习,通过布置国内外能源利用典型案例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将相应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找出相应案例进行分析,形式不限,并计入平时成绩体现思想政治学习效果。
(4)建立了热力发电厂在线课程教育资源,将课堂搬入网络,打破时空壁垒,方便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在线讨论,资料查阅,作业提交等功能。该课程已经经过了两个学期的运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5)在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利用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对电力行业的认知,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电力厂发展的真实体悟,理解新中国70 年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
《热力发电厂》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及载体的改革,其中对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体现在提升电力事业民族自信心、学习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优秀先进事迹、培养节能减排能源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这些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思想,教学范围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文章行笔于此,但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不应止步,此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对于本教学团队是一次良好契机,驱使教师思考工科课程和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合,同时也是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目标的一次思考和转变,育人应当以德为先,思政教育应当贯穿于所有的教育过程当中,融合于每一门课程当中,体现在与学生接触的各个环节当中,穿着打扮,待人接物,言行举止,做好这些细节,也都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