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党建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1-11-27 22:07韩奇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育人党员大学生

韩奇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工作开展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成才。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中,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实施,不断促进党建工作的深化改革,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促使这支队伍能够在高校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校园中发挥榜样力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大学生党建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在党建工作开展中应当不断拓宽思路,优化制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建队伍的建设水平,以适应全新的发展形势。当前,强调“社会实践育人”,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应当积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党建工作,将大学生党员队伍打造成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急先锋,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社会实践的基本概述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与社会活动密切关联的学习方式。从宏观的角度讲,社会实践是指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各类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全人类或者大多数人群在从事的各种社会性活动,进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利用、享受和改造。而狭义的社会实践,则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余时间或假期在校外实习,这一过程将促使在校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其专业的知识,确认自身适合的职业就业方向,进而为后期的职场过渡做出一定的准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就业竞争力。例如在假期兼职、打零工等。

二、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党建的具体表现

社会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本人亲身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知识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避免传统教育形式产生的诸多弊端。这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能。因此,在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中,应当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提高综合能力

在2017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社会实践育人”的重要价值。在全新的发展时代,在高校教学中要持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广泛组织学生适时参与社会实践,促进科教融合、校企融合的开展,将高校育人打造成新型的协同式育人模式。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殊群体,既体现了青年学生的时代风貌,同时更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但是由于缺乏人生磨炼,价值观念不完善,在实践综合能力上相对较低。因此,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应当积极加强实践教育,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成长。

(二)有利于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核心素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法,促使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是根本原则。在大学生党建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促使大学生党员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从更大程度上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毅力的锻炼和品格的培养。总之,社会实践的过程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对自身综合能力的理解,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进而促进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有助于实现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创新思维的培养

社会实践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指引,在社会生活中加强实践。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为社会奉献服务的价值观,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实现自我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党员将全力以赴地参与到某项实践中,充分分析实践活动的特点特色,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加以思考,提出创新性意见,体现出专业优势,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党员的身份将给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体会成就感和自信。在反复的自我教育与创新思考中,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觉悟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成长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优秀队伍。

三、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党建的具体途径

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学生专业的特色和周边资源的特点进行设计,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开展实效,促进社会实践教育在党建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思政课堂教育的种种弊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达到学习目的。因此,社会实践是一种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而大学生党员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特殊的双重身份能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专业思考,有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此,在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中,指导教师应当围绕创新能力展开,主要担任辅助性角色,活动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养成“独立分析、借鉴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进而构建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促进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积极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扩展大学生党员的受益覆盖面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人员、资金、场地和安全等。在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实践效果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应当积极挖掘校内资源,分析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充分结合社会资源,共同搭建类型多样化、覆盖面更广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以便于进一步扩大党建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让更多大学生党员能够受益。为此,在实践育人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性质和风格的活动方式,例如勤工俭学、公益活动、职业体验、服务社会、基层建设等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带给学生不同的社会体验,能够达到更全面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够给大学生党员带来不一样的思考,促使锻炼更加全面,对社会了解更立体。例如建筑类学校,就可以“职业体验”为特点,与建设单位相对接,开设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建筑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而如果是师范类院校,则可与教育类机构、企业等对接,开展“公益活动”“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与此同时,针对于不同活动形式的项目,应当组织好经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实践活动过程的反省和思考,充分结合自身体会谈认识、谈成长,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另外,在单位合作单位的选择上,要注重广度的扩展,积累一批效果良好的合作单位,共同建立育人平台。在长期的合作中,实现塞优中选优,进而建设成完备的实践平台体系,促进社会实践平台的良好运营,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着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构建常态化的实践育人机制

社会实践党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效果将优于体验式的实践效果。因此,为了提高社会实践党建成效的提升,应当加强实践基地的深入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将实践活动构建成常态化的育人机制。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深入建设,与合作单位以期探讨如何根据大学生党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不断拓宽实践内容与形式,推动实践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此同时,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与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选择学生擅长的项目展开,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例如,医学类学校与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医学知识。再比如铁路类院校与高铁部门相对接,不断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既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后期就业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并学习融入社会,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一过程是教育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体现,能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保持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应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掌握高超的业务技能,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的育人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塑造完善的高尚人格。

猜你喜欢
育人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党员之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