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坚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同样受影响的还有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74 万,是近些年来毕业生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企业招聘数量锐减,供需市场之间的不平衡,大大增加了行业和岗位的竞争压力,让不少高职毕业生面临了“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固然与“疫情”的突然出现这个客观因素有关,但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更与各大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关,因此,进入后疫情时代,如要进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必须要总结经验,对“疫情”影响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已经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解决对策,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当下高职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在求职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求职渠道,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前提。受学历条件的限制,2020 年前,除专升本和应征入伍等特殊的就业形式外,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宣讲会、网上招聘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是很多高职学生找寻工作的四种主要渠道。以校园招聘会为例,每年毕业前的4-5 月份是招聘的黄金时期,多数高校会在这个阶段组织各大企业HR 齐聚一堂,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学生以招聘会作为平台,通过与HR 的现场短暂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公司的情况和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顺利的情况下,学生甚至能在招聘会中就可以和公司一方基本确立好自己的求职意向。然而,疫情的突然爆发,随着各地区疫情防控的要求,各高校和企业都被要求暂停了一切线下招聘活动,用人单位不再进校统一招聘,学生也被限制出门应聘,学生和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见面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了很多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即便能够顺利找到就业单位,也无法像往年一样在正常期限里面完成各项就业手续,狭窄的就业渠道,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一大问题。
疫情期间,造成高职学生求职困境的主要原因,除疫情这个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弱,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等主观因素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1.缺少对专业和行业认知的能力。疫情期间,不少高职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些学生明明有不少与自身所学专业极其对口的岗位摆在眼前却不珍惜,从而错失良机,这暴露出的问题是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和行业缺乏系统认知和了解,有些学生甚至不清楚毕业后想要从事职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专业、行业的不认可。以汽车行业为例,不管是做汽车销售或者做汽车维修,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技能,是一个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业,也是一个非常能锻炼人的行业。然而,在多数汽车类专业学生的眼中,他们只看到了汽车销售需要全年无休止地加班,汽车维修工从事的是又脏又累的活,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去从事这些职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被“调剂”,对专业和行业缺少更加认同感。
2.缺少职业规划的能力。虽然已经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基础课程,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课程的指导作用不大。有些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目标时,定得太高,想要进国企,想要进大型集团公司,有些还想要专升本考进重点本科院校。理想很高远,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不通过个人努力,理想目标难便以实现。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意识不强,也缺少主动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疫情居家期间,也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知识,提升自我能力,如此觉悟,谈何进入好的公司;有些学生虽有专升本的宏图壮志,然而在居家防疫过程中,对待学习,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没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职业目标的规划与确立因与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相匹配,作为高职学生,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得太低,我们也不能夜郎自大,把目标定得太高,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懈的奋斗,如此方能实现职业理想。
3.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疫情防控期间,绝大多数的招聘会都采取了线上招聘的形式。这种以屏幕为媒介的招聘模式,具有可选择面广、成本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据调查,不少高职学生在参加线上招聘的时候出现过被人套路甚至被人诈骗的现象。目前,线上或者网络招聘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职场诚信体系,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只要交钱任何虚假的信息都可以在平台发布,有的招聘网站因技术能力所限,无法甄别每条信息的真伪,以上漏洞,都给了一些“皮包公司”或“黑中介”等骗子公司有了可乘之机。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不注意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把自己的简历发地到处都是,甚至会把身份证等重要证件随意地交由中介机构或个人保管,求职过程中,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误入了很多陷阱,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长时间在家隔离,很多高职学生出现过烦躁、焦虑等情绪,担心无法在毕业时成功就业,与家人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有些学生为了保住工作,冒着防疫风险擅自返岗,有些则因无法及时返岗被企业辞退,心生怨言。这个阶段学生出现的种种就业心理方面问题,恰恰反映了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生就业心理引导和培育等工作方面缺失的现象,正常的就业心理对于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极其重要,当前,学生层面存在的种种就业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困境。
“互联网+”就业指的是有效运用互联网,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已有不少高校在疫情期间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云”招聘或者空中双选会等网络招聘,以线上招聘替代原来的线下招聘,有效缓解了疫情中线下招聘难的困境,通过实践证明,“互联网+求职”平台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不仅能节省公共资源还能有效增加学生的择业路径。另一方面,学生也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互联网+就业意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求职和就业的准备工作,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工作基础。
疫情的形势还远没有过去,在后续阶段中,线上招聘也必将成为今后招聘工作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做好新形势的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学校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我们需要利用在校时间教会学生树立基本的求职调研技巧,在准备网络求职前就应当对自己投简历的意向企业进行调查,可以活用天眼查、水滴信用等网络查询工具,查询包括企业的工商注册情况、企业信用情况等情况,这样可以有效的筛查出一些“空壳公司”、“皮包公司”等信息,此外,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必要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把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交由他人保管,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盗用个人身份信息。如果在入职过程中有涉及缴费的,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收据或发票。这是每一位求职者维权的重要证据。
要进一步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加大对自主创业学生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去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实现就业。鼓励学生灵活就业,可以从事一些小本生意、自由作家等工作,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校要充分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和调试工作,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朋辈经验交流、网上心理咨询等服务,随时随地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毕业生们也应树立起正确的择业理念,善于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为求职、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消除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够而产生的职业恐慌感,从而从容面对求职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