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传媒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能力与素质提升

2021-11-27 22:07:11董刚国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电视节目

董刚国

(云南昭通广播电视台,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媒体融合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

(一)减弱电视新闻服务功能

电视新闻充分融合了声音与画面等元素,能够高度还原新闻现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进入新时期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更加便捷。同时,受生活工作节奏快的影响,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电视新闻,导致电视新闻的服务功能显著减弱。此外,网络媒体的互动性较强,新闻发布后,受众能够互相交流与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深度融合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以切实强化电视新闻的服务功能。

(二)降低电视新闻影响力

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是固定的,相较于网络媒体随时传播新闻的优势来说,存在着较大劣势,导致受众群体规模不断缩小,电视新闻的影响力逐步降低。而通过融合新媒体,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媒体融合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新闻受众的接收习惯,老年人为电视新闻的主要受众,青少年、成年人的闲暇时间缺乏,更加习惯利用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因此,电视新闻需将微信、微博等年轻人较为青睐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持续扩大受众基础。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与策略

(一)充分考虑受众需求

从业人员应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想法、意见等,保证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和方式与群众实际需求相适应。同时,要注重电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正确引导群众思想。电视新闻编写过程中,从业人员需结合受众心理特征,科学选择与确定新闻标题,增强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将受众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使受众能够仔细、全面阅读和掌握新闻内容,扩大电视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

(二)建设数字化新闻平台

结合受众阅读方式、阅读心理的变化趋势,电视新闻媒体为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深入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将数字化新闻平台构建起来。要综合运用广电网、互联网及通信网等技术,拓展与丰富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使受众的多元化新闻信息获取需求得到满足,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得到提高。此外,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可将微信、QQ 等社交平台利用起来,引导受众就某一新闻话题将个人观点、看法等发布出来,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以CCTV 新闻栏目为例,全天候不间断直播新闻节目与访谈节目,受众能够结合自身需求,随时观看节目内容。同时,CCTV 新闻栏目打造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能够与受众便捷开展交流互动,整体传播效果与影响力得到显著改善。

(三)丰富新闻传播方式

媒体融合催生出诸多类型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从业人员也能从更多的渠道采集新闻信息。电视新闻传播的这一变化,能促使各个媒体从不同视角报道社会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多元化的获取需求,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提高。同时,传播方式与渠道的多元化也会显著提高信息的整合度。以《中国舆论场》节目为例,节目将电视、新媒体、互联网等全媒体平台综合利用起来,受众的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需求得到满足。结合节目设置的话题,广大观众能深度参与进来。相较于传统新闻评论类节目,这种融媒体节目模式不仅与受众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节目整体的话题性与关注度也得到增强。但需认识到,媒体融合会导致信息冗余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受众的体验感。一些电视新闻媒体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会扭曲或夸大新闻事实,这种做法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相背离。针对这种情况,新闻从业人员需切实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贯彻于新闻传播过程中,使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公信力得到增强。

(四)重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原则,过去电视新闻将封闭式报道作为新闻制作与传播的主要形式,时效性较差,制约电视新闻整体竞争力。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需广泛运用现场直播形式,尽量于第一时间向受众客观呈现新闻事件,帮助受众实时了解新闻事件进展情况。以2017 年九寨沟地震为例,四川广播电视台开设了现场直播,记者第一时间于灾区向人们直播灾情状况,充分满足受众新闻信息获取的实时性需求。在直播过程中,同步运用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技术,从不同角度对震区进行展示。本次直播节目的新闻价值较高。

(五)革新电视新闻制作观念

过去电视媒体十分重视对节目质量的把控。而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在把控内容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受众的实际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制作出能够激发受众观看欲望的精品节目。新闻节目制作工作开展前,需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科学开发与包装节目,增强节目整体的吸引力,使受众群体规模得到持续扩大。同时,电视媒体需与社交平台加强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户的浏览时长数据、评论意见等,进而针对性调整工作,优化新闻节目内容。

三、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节目定位,把握节目重点

电视节目的编导在对节目进行编排和创作时,首先要确定好节目播出的内容,把握好制作的风格,找准节目的受众群体。

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注重寓教于乐,扩大了受众群体范围,让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能被吸引。作为我国综艺节目类的一股清流,《朗读者》每期邀请的嘉宾和朗读的故事都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且嘉宾类型多样,不仅有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演员,还有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发光发热的素人,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为的是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嘉宾与主持人进行沟通时也传递了真诚,拉近了受众与节目的距离。

(二)增加节目互动环节,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媒介与技术的融合更为深入。为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增强观众与节目的沟通与交流,让观众获得存在感和发言权,在电视节目中增加互动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娱乐节目,电视台都需要将镜头对准基层民众,站在大众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增强节目的亲和力。以《中餐厅》为例,此类节目打破了传统的棚内摄影的模式,除了有家喻户晓的明星参与之外,还邀请了厨艺精湛的素人厨师,并邀请一些观众参与到食物的品尝和游戏环节中,非常接地气。

(三)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彰显节目风格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视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千篇一律的节目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若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彰显节目风格,丰富观众观看感受。

以生活类综艺节目《很高兴认识你》为例,该节目主要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邀请七类不同的有趣素人参与录制。为提高关注度,节目组还在直播中与观众进行互动,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该节目的制作非常贴近生活,嘉宾在不同的地区与当地居民共同完成活动和游戏,体验生活的乐趣。与传统的综艺类节目相比,该类节目真实感更强,在潜移默化中治愈了人的心灵,节目风格是非常独特的。

(四)拓展节目传播渠道

电视节目制作者应拓展内容传播的渠道,不再局限于通过电视传播信息,要认真研究不同平台、媒体、终端的特点,制造网络传播热点。

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移动终端APP、电脑网页版、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APP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应用软件。在媒体融合时代下,电视节目若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掌握三类平台的特性,推行台网并重的全媒体传播方式,帮助人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获取优质的节目资源,更加便捷地观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要提高自身的质量,提高观感度。此外为宣传电视节目,需要将电视节目中精彩的内容剪辑成小视频,上传到网络传播平台中,合理设置话题,引导用户对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增加节目热度和流量,吸引更多的观看者。为运营好电视节目的各个新媒体账号,还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营销专家,从而实现涨粉和引流的目标,为后续电视节目的宣传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使人们获取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信息传播速度也日益加快。电视节目若想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明确节目定位,更新节目形式,拓宽节目宣传途径,将电视节目作为产品进行营销,引导受众在互动中获取优质的体验感,推动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受媒体融合的影响较大,为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需同步革新思想观念,强化对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全面优化电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使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得到增强,影响力得到提升。同时,要积极学习其他电视媒体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电视新闻转型发展中,促进电视新闻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0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3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