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祁各庄中心学校,河北 廊坊 065300)
前言:初中美术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具备更高的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想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艺术作品。
新课改使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初中美术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再单方面凭借自己的意愿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初中美术教育更强调学生在美术学科上的核心素养,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入美术教育中,将素质和兴趣的培养当成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主动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或创作主题的想法,每个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都是不同的,学生在赏析作品和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会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艺术作品,如果美术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具备更高的艺术素养,将小组中不同学生的想法融合到一起,有可能会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使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体会到合作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
虽然新课改出来后,很多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开始主动变革,但是仍有部分美术教师固守着过去的思想观念,按照老一套的方法进行美术教学。这些教师往往会将考试中的知识点提前整理好,让学生找时间背诵,在课堂中也会提前将本节课的知识整理好,根据自己整理的课件进行讲解,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模仿作品或者单独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觉无聊,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越来越被动,按照美术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和创作,结果所有学生创作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美术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应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很多初中美术教师不具备创新观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始终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部分初中美术教师虽然看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也在美术课堂中运用了该方法,但是没有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导致小组中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分工和交流,学生仍然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设立了小组,但是仍然是以自身为主导,小组变成了一种形式,学生并没有在艺术创作中真正进行合作。
合作学习小组的乘员应当具备不同的优点和特长,美术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重点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审美、美术素养等,确保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各有特点,小组成员越具有特色,美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效果越好。美术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还要考虑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小组的人数,只有人数刚刚好,才能保证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不会有人偷懒懈怠,也不会让学生感觉有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美术素养,将美术素养较高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中,还可以选一些具有领导力、号召力的学生,保证合作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领导和科学的引导。初中美术教师还要在美术合作学习中及时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彻底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优点,根据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任务[1]。
例如,在冀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西方绘画的色彩》中,要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作品,美术教师往往会分别展示和讲解当代艺术作品,在教学创新与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样是展示艺术作品,老师可以打乱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顺序,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图片进行分类,将同一个风格的艺术作品放到一起。小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会对某些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挑选一位同学讲解作品分类的情况和划分的依据。很多小组都总结出了涂鸦艺术这种艺术风格,但是由于学生对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不够了解,所以很多学生都将这两种风格归到一类中,而且自创了很多有意思的名称,有些学生把装置艺术当成了雕塑,有些学生认为行为艺术是摄影作品。当学生对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产生一定兴趣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这两种风格的特点,这个时候的学生会更全面地理解当代艺术,而且还会对自己分析错误的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
初中生在美术课堂的合作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个时候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争论,适当的争论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初中生极度渴望得到认可,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有可能会使局面无法控制。而且小组学生很可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只知道说自己的见解,完全没有听他人的想法,导致美术课堂的噪音非常大。还有一些小组学生交流起来比较敷衍,每个人简单说两句之后就各自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有效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与创作,而且还要控制美术课堂的秩序,使美术课堂中的每个小组都处于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2]。
例如,在冀美版七年级上册的《用线条表现》中,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线条的形态特征和情感特征。教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尽可能多地画一些线条,看哪个小组的线条类型和风格最丰富。有的小组组长让每个同学把自己能想到的都画出来,最后整合到一起,将重复的筛除出去。还有一个小组比较激烈,小组组长让大家讨论,由组长将成员的想法画出来。前一个小组比较和谐,每个人的想法和成果都能够呈现出来,但是交流较少,后者的氛围比较好,学生各抒己见,但是争论的过程耽误了一定时间,组长只画了几个类型的线条。如果小组的争吵声音过大,影响了其他小组的创作,教师可以提醒这组学生小点声,如果小组成员不够积极,教师可以主动过去询问小组的进展。当小组的线条作品都完成之后,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互相点评,主要讲解其他小组线条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果点评的内容与创作的初衷不符,小组中的创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同时运用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小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生动的情境。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艺术家的情绪和想法,根据同一个场景进行绘画创作,甚至会产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这与艺术家的审美、艺术技巧、色彩感知、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美术课堂中提供真实的情境,每个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如果单独进行创作,学生就只能了解自己的想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学生也会知道同一个作品既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创作,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创作,学生对他人的了解越深入,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就越开放,认识到艺术是多元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加深小组学生的联系,让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3]。
例如,在冀美版八年级下册的《庭院设计练习》中,可以让每个小组共同设计一个庭院,材料不限。在设计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图片,用庭院的图片创设情境,小组学生在设计创作的时候可以对庭院要素和设计手法进行运用,通过理论学习、图片赏析和实践创作,学生会掌握更多的庭院设计技巧和庭院风格。有一个小组决定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个中国传统庭院,另一个小组决定用实物材料创作一个枯山水庭院,还有一个小组决定用拼贴画的方式设计一个现代庭院。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设计主题提供了不同的图片,为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小组学生在讨论和设计庭院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想法,传统庭院设计小组的学生借鉴了很多著名的传统庭院,将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和留园的曲廊融合到一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庭院设计中,有的学生在庭院中画了各种各样的树,还有学生在亭子附近画了一些花,整个庭院的设计非常丰富。
初中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审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画技巧,初中生在小组合作中会展现出不同的特长和优点,小组共同创作的作品往往比单人创作的作品更加丰富。美术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作品创作完成的阶段,将各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各个小组描述本组作品创作的灵感和过程,接下来让不同的小组互相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比较主观的,让不同小组互相评价,其实就是让其他小组从客观的角度上分析这个作品,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让小组中的学生了解作品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也能够了解创作中的不足[4]。
例如,在冀美版七年级上册的《生活中的标志》中,需要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类别和标志的特点。在讲解完标志的基本知识后,让每个小组挑一种标志的类型,创作一组标志。有的小组决定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有的小组决定设计一组公共场所的标志,有的小组决定设计一组公益标志。其他小组对班级标记进行评价时,认为标志没有标出七年二班,无法区分班级标志是本班的标志还是其他班级的标志,可以将七和二这两个数字变换一下,融合到班级标志中。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其他学生听到这个评价后也会更了解班级标志。其他小组对环保标志进行点评时,提出了颜色方面的建议,认为环保主题应该以绿色为主,环保标志中虽然有绿色,但是各个颜色比较杂乱,无法凸显出绿色。教师可以先赞赏这两个的小组,并且提醒其他学生,无论是标志还是其他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最主要的色调,就算画面中的颜色比较多,也要让画面中的颜色相互协调。
结论: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科学的分组方法、引导方法和评价方法,将拥有不同特长和艺术素养的学生分到一组,使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教师应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和美术教育的教学要求合理设置分组合作的任务,确保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和创作中,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