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欣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产德乡南次曹小学,河北 保定 073100)
小学语文中涉及的范围较广,抽象的内容提及良多,为学生的思考造成了一定的制衡,小学语文教师应以繁化简,通俗易懂的二次细化知识,并在基础的传递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导学生自由的徜徉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语文不同角度的奇妙多姿,以教材的元素启发学生的智慧,并以史明鉴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从幼年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语文单一的学科培育学生的逻辑思考、想象与创造,同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知并为未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语文内容的创造灵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语文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将课本呆板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熟知的内容出发,移花接木的契合语文的理解,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下,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友谊的沟通桥梁,真正的理解学生的内心,听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而非固步自封的臆测学生的喜好,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差强人意,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以此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感受写下来,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真实感受写作的能力。这样的学校和家庭联系到一起学习的例子有很多,教师可以与家长互助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如“家长当一日教师制”,可以将一些简单的试题交给家长,让家长进行批改;“家长学生合作制”,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动手做手工等;“家长学生角色互换制”,让学生向家长提意见等。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形式惯于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求知的热情不高,课堂一时之间处于沉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思没有全部放到学习上来,对语文的理解较为片面,教师可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的头脑不间断运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新奇的方式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例如学习《白杨》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通读全文,掌握大概的故事内容。接下来作为教师会问学生,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呢?这个时候学生会将他们找到的原文读出来。然后教师会继续发问,白杨树为什么在戈壁环境中还能一直生存下来?此时学生可能开始提出一些形容白杨树品质的词语。然后可以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将父子对话的情境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揣摩文中父亲和孩子的情感和用意,学生真正领会,白杨到底指的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文中最能表现课文核心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汇,例如“浑黄一体、清晰、挺秀”进行具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总结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习白杨树坚韧不拔,不动摇不软弱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恼,也不能轻易低头妥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找出他们最欣赏的句子或者段落,模仿句式充分发挥想象写出新的句子。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只有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才可以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想法相互结合,达到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价值更多的突出工具性作用,没有起到应有的人文性以及审美性作用。在新课程教学建议中提出,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人生态度进行培养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将这些内容逐渐的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比如:王维的一首《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句中有三四意向,分别是明月、松间和清泉,学生能结合诗人描绘出的意境进行想象,一轮皓月悬空,万物都开始寂沉;只有溪流中的松树和明月下流淌在山中,就像一条洁白的素带,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同时也表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的认知以及感受美的能力积极培养,同时将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语文课堂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进行更好的感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很多人性之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字进行鉴赏,同时对于语言的魅力进行体会和感悟,进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意识。例如对《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这篇文章本身描写了优美的风景,利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词句和语言,展现了南沙群岛优美的风景,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丰富的资源和物产,对于学生爱国情怀也有着良好的激发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于词句进行品评,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于作者的文字描写进行思考,最终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主要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必经之路,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转变教学观念,并且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此外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运用,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做到以身作则的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