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瑞艳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直属机关幼儿园,河北 承德 067399)
“留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加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这种艺术手法能够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留白艺术常见于文学创作中,比如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的作品《边城》在最后未道明女主人公小翠的命运给读者以无效遐想的结局。就是留白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留白艺术不仅仅只表现在艺术中,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着“留白”教育,比如主题墙的设立。
主题墙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为了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而在教室的墙面上,或者在学校的走廊两侧墙面上专门设立出呈放儿童作品的位置。这与以往的幼儿教育不同,这是一种开放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否能成为儿童教育手段,时间能够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和意义,笔者主题墙“留白”教育经验,供读者和同行参考。
大人或老师制作出的完美的精湛的主题墙,美则美矣但却缺乏动感,很难长时间的吸引幼儿们的眼光,但是当老师们在主题墙上留下一片“白”的时候,儿童就会不断地思考,发挥其想象力,想那块白的地方到底应该放什么才最合适。这片白就是一把开启儿童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的钥匙,而且儿童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主要原因是在广告墙上的那一片白是他们的专属领地。
儿童的世界不同于大人们,他们的世界是多元的,符号、绘画、文字甚至随手的涂鸦,都表现出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主题墙的那一片白不局限幼儿的个性化创造,这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也呈现出了儿童缤纷多彩的世界。主题墙的创作是给了儿童充分发挥思维的机会,儿童在主题墙的设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主导者,儿童在这个美妙的过程中得到了尊重和发展,不仅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也呈现出了幼儿个性发展的多元化。
儿童在主题墙上的作品,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使幼儿内在思维的外在显现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在主题墙上作品的解析来了解幼儿的一些内在思维,从而挖掘新的教育契机。这更加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成为老师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的纽带,更加有利于帮助老师们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儿童教育的方案。
主题墙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进行开发和塑造,所以主题墙的设计理念必须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它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经验和展现自我意识,发散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平台,而不应该流于形式而扭曲了主题墙创立的基本初衷。
主题墙作为一个新兴的幼儿教育方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包括幼儿教育界的专家。老师和很多儿童家长。这使得很多幼儿教育场所的负责人在还没理解主题墙所呈现的“留白”的意义时,就盲目的进行主题墙的设立。当主题墙“留白”的这种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在北京朝阳区的某所幼儿园里,幼儿园园长就以主题墙的“留白”教育为噱头来吸引很多幼儿家长的目光,使得很多家长冲着这所谓的新型教育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这家幼儿园,而这家幼儿园所谓的主题墙“留白”教育,仅仅只是表面功夫,每周每个幼儿班都要制作出一个主题墙,在同级班级中进行教育评比,幼儿园的园长甚至还经常请一些教育界的“专家”来做评委评选出最完美的主题墙,让儿童家长们来做观众,用大人们的眼光来评选出所谓的最完美的主题墙,还设立了各种“奖项”,所以老师们和家长们为了让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得到这些奖项,为了得到这些教育界的“专家”的赏识和厚爱,家长们和老师们对主题墙呈现了巨大的热情。有些家长亲自帮孩子们制作主题墙所需的材料,有些家长甚至不惜花钱来买主题墙材料,老师们对主题墙的材料进行筛选,大家已经完全忽略了主题墙“留白”教育的意义,忽视了本应该是主题墙制作者的孩子们。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进行评比时,儿童们的基础教育都被忽视了,教育界开始对这家幼儿园叫停,这才制止了大家的疯狂的举动。但是主题墙“留白”教育也流产了。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主题墙的设立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留白”教育,是开发和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展现其自身能力。
主题墙只是“留白”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请不要忽略“留白”教育而仅仅流于形式。“留白”教育应以儿童为主,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制作主题墙,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儿童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让儿童将自己缤纷多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的个性的到多元化的发展,才能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和儿童进行心灵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儿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