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2021-11-27 01:06:28郭艳春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郭艳春

(河北省康保县第一中学,河北 康保 076650)

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类的研究等)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以课标为依据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钻研教材整合有效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目标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对生物教育价值的追求。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就需要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解读,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认真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例如: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类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摩尔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摩尔根在果蝇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子二代只有雄性是白眼?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鼓励学生通过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去进行大胆猜想、假设。然后用遗传图解进行演绎,逐一排除。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这样既充分利用科学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了科学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又能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猜想和谈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师生合作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互动的,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主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适当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可激发学生思考、讨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和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求,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巧妙设计多媒体课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的疑难点、思维的发散点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又要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机遇。然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会让学生久久回味,使学生在创意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地归纳总结。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高效性的目的,从而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奠定基础,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五、合理组织学生活动,全面落实课标

生物教学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提升综合素质。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生亲身体验。亲身体验就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学习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耳、目、手、脑等都“活动起来”。例如: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过去我常用板画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进行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在小侄女的做剪纸手工中我得到启示:把手工制作应用于教学。结果证明效果很好。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学生上台演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又使学生将课本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实物获得了形象感知并能准确、牢固地掌握。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采用同样的办法,也很轻松地突破了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DNA 的变化规律、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