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奉怀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九三中学,贵州 毕节 553100)
在初中数学的发展中,各种理念和思想都被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如数形结合思想与几何知识的相融合。思想的融合使教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所具有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等,导致课堂对学生与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仅仅是对知识与思想的融合与培养是远远不足的,也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使知识落实在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更高的收获。数学学科是对于客观实际的一种表达,因此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只是注重知识的理论性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实践性,从这两方面推动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但在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定详细合理的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选取适当的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对于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解,并选择适当的思维方法进行培养,避免因思维方式的错误选择而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出现错误或混淆。再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其乐趣或者实际生活出发,降低抽象性,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真正走进数学课堂,自主进行实践学习,自主得到提升,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维与能力。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中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思想,转变为鼓励同学们自主进步的培养理念,使其在课堂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摆脱被动式教学所导致的思维限制,引导其主动发现美感,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第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记住学习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想法,这对于发散性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建立在学生所有基础上的一种自身理解,同时,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内容,纠正其发展,并结合这一内容寻找课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发现数学的美感与价值,这也是数学深化学习的第一步。第三,注重对认知程度的重视。主动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有希望从内心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拉回同学们身边,以论证的方式证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教学目标的改革。使目标实现统一,主要是进行三维目标的统一,三维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也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数学意识”。三维目标的统一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调整。将目标设置为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师发挥与坚守引导者与课堂建立者的身份,从而为其之后的发展与进步做好铺垫作用,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
在数学课堂中,独立思考是提高和成长的重要基础方法。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中,这种指导是缺乏的。因此,为了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采用留白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留白主要是指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促进自主能力的发展,为未来的成长进步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由于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知识和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前的学习内容,习惯借助“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导入讲解。当教师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留白时间后,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都比较优秀时候,再重新看待这一问题时,他们会找到等式的方法去解法问题。因此,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更多的知识的运用,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核心素养,更重要的体现就是因材施教与以生为本,因此,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想法,从而设计教学。针对以上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目标需求等进行分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教学工作。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以多数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实行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适当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合理性。
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更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学习,这是核心素养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重点发展方向,落实素质教育这一基本教育方式。核心素养的落实,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的发展,从多种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出发,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也帮助学生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