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慧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图书馆,山西 晋中 030600)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图书馆员只有不断从各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馆内做好新馆员岗前培训,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提升馆员信息素养,拓展与图书馆工作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更多是纸质图书,读者可以通过借书证借书。而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是通过网络将各种知识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顺利、准确地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方便快捷。但是除了少数专业人士外,大部分读者对专业信息的查询不是很熟悉。
传统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有些馆员服务意识不强,管理理念落后,对工作流程也不是十分清晰,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当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服务目标[1]。
传统的图书馆有些工作人员认为,图书馆是一个清闲之地,无须继续学习和研究。同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新技术或新技能,把图书馆当成是一个“养老”的地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流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要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这就需要馆员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为使用信息的查询者提供服务,馆内工作人员一定要把与图书相关的知识学习透彻,熟悉馆藏分布情况,熟练掌握各个学科之间的基本关联和基本内容。
图书馆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它作为人类文化的社会传承机构。这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并甘于奉献图书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时刻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宗旨。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工作人员少,一人多岗的问题,所以每个图书馆员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要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去。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作用[2]。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全心全意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要从心底里热爱这项工作。公共图书馆应需要将原有的管理模式更加贴近读者,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守则》中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建立起与时俱进的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高效热情;诚实守信,做事公平,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要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有创新精神。作为文化的传播工作者,要头脑灵活,思想政治过关,立场坚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要清楚读者的需求,熟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外语知识、信息技术等。现如今,数字文献资源的语言载体数不胜数,因此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为读者提供国外的先进文献信息。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国民精神食粮的主要提供场所,也是文化弘扬与交流的重要基地。那么就要求馆员对各学科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把握这些学科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一些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等新兴学科间的联系。
馆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公共图书馆要有一个系统提升馆员专业素质的规划,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馆员的继续教育能促进公共图书馆馆员知识更新,拓宽馆员的视野、调整馆员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继续教育要分层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对新转岗到图书馆的馆员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因为他们在转岗前完全没有图书馆专业技能,可以通过短期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图书馆工作基础知识,包括图书馆图书分类体系、图书排架方法、读者工作等理论,了解图书馆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熟悉自己所在岗位图书馆计算 机管理系统操作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
结语: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确引领文化前进,必须将馆员培养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组织开发者和专业的导航者。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其办馆模式、读者需求和馆藏资源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4]。这就使得图书馆员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员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学习,及时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其知识更加专业,服务更加周到,以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