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满族民歌演唱特征

2021-11-27 01:06:28刘俊雨
魅力中国 2021年4期

刘俊雨

(萝北县文化馆,黑龙江 鹤岗 154200)

声乐歌唱追求的是“自然”,他们用气的痕迹更是自然的,是不经意的,同时也就自然的使声音获得了“贯顶”的效果。

一、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氨氯自脐间出,至喉乃臆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而西方声乐体系中的是说谁懂得唱歌的呼吸,谁就懂唱歌,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满族民歌演唱的许多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及萨满们并不知道声乐理论知识的概念。其实许多优秀民间歌手都有扎实 声乐歌唱追求的是“自然”,他们用气的痕迹更是自然的,是不经意的,同时也就自然的使声音获得了“贯顶”的效果。的歌唱呼吸基本功,他们的演唱非常讲究丹田气。气要吸到腰的位置,感觉整个肚子都充满气,这样歌唱的时候就会有足够饱满的气,同时他们也非常注意腰部的扩张力对气息运动的控制与调节。这些都与我们声乐中常提到的一些呼吸理论是完全一致的。一般多运用的是慢呼慢吸的方法演唱,就是在胸腔和腹腔都放松的基础上,气息慢慢地吸入肺底之后,气息进入腰围,用腰的扩张力慢吸,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演唱,而且吸气吸得深。在调查满族民歌演唱时据当地的老人讲,萨满歌曲演唱时,要用大嗓高调门,声音唱出来要高吭、洪亮,气息充沛、音域饱满,语言清晰、准确。

因为有些满族民歌的乐句一般有演唱尾音的特点,所以没有足够的气息是完不成乐句演唱的,结尾一般也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气支撑歌曲演唱,并且在吸气过程中面部表情要非常的轻松自如,这种轻松呼吸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大多在山歌、小唱、儿歌应用的较多。

二、衬词

把放在歌曲的句(段)首、句(段)中、句(段)尾添加的词称为“衬词”。满语衬词是展示满族语言特征哩语的地方独特风格色彩,而神歌加衬词的主要功能就是更能渲染萨满仪式气氛,增加歌者的情绪,使用虚词演绎神歌和其他民歌是增加意蕴的一种表达方式。衬词、衬字的运用是满族民歌的另一特点。萨满们在演唱神歌时,除了加上衬词衬字外,还经常采用许多生辟怪异的衬词衬字来添补唱腔的空隙,补充人们的思维,如哲拉拉、哲号号、哲衣呼呼、哟嗬哟又哟咳勾、扎拉胡、古拉胡、那拉胡、胡占沃等。这些衬词衬字,既给曲调增加了活力,又渲染祭祀中不凡人间的气氛。

虽然使用虚词构成衬词,在修辞手法上没有表达更加实际的意义,但是将他填在神歌的结构中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就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满族萨满神歌除了它具有原始、粗犷、古朴的音乐和独特的伴奏外,萨满们还要具有多变的演唱方式和极好的气息的控制力量,所以是任何其他实词无法替代的,也是其他民族的民歌无法比拟的一种修辞手法。能够产生一呼百应的功效,是萨满和群众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

三、润腔运用

润腔是构成满族演唱特点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润腔方法大致有:波音和上下滑音,装饰音的运用

关于润腔,我国明朝人王骥德在《方诸馆曲律》一文中说到:“乐之匡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里所说的“色泽”就是指的润腔色彩。这种色彩和装饰,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即通过演唱或者演奏找出旋律的内在律动感和弦外之音,对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乃至声腔,做出装饰,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波音和上下滑音

这种润腔在满族民歌中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旋律的抒情性,而且也能在演唱时善于利用滑音来表达各种人物的神态、语气和语调。尤其在神歌演唱中而且还强化了神歌的演唱技巧,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感,增强了人对神的敬仰与神秘感。在神歌的演唱中,上下滑音和波音已成为它最主要最独特的演唱手法。主要效果表现在:特定的感情需要,如在演唱过程中的悲愤、呼号、哭泣、叹息和感叹等;表现歌曲内容的豪放粗犷、活泼、轻快、乐观;突出歌曲的音乐风格特征。同时在满族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滑音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

如流传在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送喜条》这首神歌是满族人在办喜事祭祀时演唱的一首歌曲,旋律中滑音和上下波音的综合运用,内容上根据场景和感情的需要,从而丰富了旋律色彩,增强了行腔效果。

(二)装饰音的运用

在满族民歌演唱技巧中,装饰音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萨满神歌的演唱中经常运用,而山歌、小唱的旋律上应运较少。

满族萨满祭祀活动多带神秘色彩,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活动,不仅在中国广泛盛传,而且在整个西亚都有其发展的足迹。萨满们为了更能让人们相信自己的威力显示自己在那一时刻就是神的化身,完成“神灵之托”,演唱时往往用夸张、玄虚、变声等手段,使旋律带上神奇古怪的腔调。

有一些神歌引子加倚音、滑音、中长波音的运用再和抓鼓的伴奏声结合起来,使人听后有如各路大神灵正从深山野岭、九宵之外、腾空驾云、飘然而至之感,给音乐增加了神奇色彩。再如,有些萨满在演唱时,不用嗓音发声,而用夹鼻音、袱膛音发声,发出一种特殊的鼻音,听后有一种黑云密布的恐怖感。有些满歌还用了一些经过音、体止符等来帮腔演唱风格进行润腔,使行腔更具地方风格和本土特色。

总之,满族民歌的润腔运用,不仅增强了词曲的装饰效果,也再现了满族民歌的地域风格特征,它既是满族古老音乐文化的积淀,又增强了满族民歌的现代意蕴和审美表现功能。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满族民歌除了部分汉族汉化以外,传承下来的很少,所以满族民歌作为一种歌唱表现手段,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出新的润腔艺术表现手法,用以挖掘开发新的歌唱方式,适应当代新的审美需求和发展趋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