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7 00:16周丽丽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危机子女

周丽丽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剧烈变迁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趋势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镇人口迁移活跃度日趋提高,人口迁移的方式也由单打独斗的个人迁移转向了家庭式迁移。随迁子女因为受流动的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父母职业特征的局限,在面临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往往更加茫然无措,随迁子女家庭在限制资源的前提下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了能顺利应对家庭遭遇的困境和危机挑战,这意味着每个随迁子女家庭成员都需要共同应对这一难题。家庭抗逆力是将家庭视做为整体,在面对困境和危机挑战时家庭全体成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沟通力和复原力,使家庭度过危机和逆境。如何调节压力,有效组织家庭资源,深度挖掘家庭自身的力量,以提升家庭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克服危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发展现状

家庭式的迁移方式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形态,由此出现的随迁子女群体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研究显示,随迁子女在抗打击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抗逆力等方面与一般儿童有较大差距,目前社会各界对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关注度和提升也存在着不足和欠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关注问题视角,优势视角关注度不足

调查发现,外界多以“问题视角”来关注家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指导中多是依靠单纯的外在救助和服务,单纯的为他们链接资源来解决问题,并未将重点放在发现和协助服务对象的潜能上,对其家庭内在资源和优势的挖掘利用明显不足,造成很多实践干预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问题取向的随迁子女实践干预具有更多的社会成本,也不利于发挥随迁子女及其生态系统的主体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在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指导中,优势视角日渐受到关注。

(二)多关注个体抗逆力的培养,系统性取向关注度不足

目前,抗逆力的指导多是针对随迁子女个体而言,未能有效的关注个人所处的系统。比如如何提高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交流融入能力,如何促进家庭团结和实施有效的亲子互动等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深入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研究者虽然会有意识地将家庭、社区、学校等系统纳入进来,但开展的关于相关活动也多是从随迁子女自身出发,让其学会理解父母、加强亲子交流和认识社区等,其系统之间的双向合作和相互作用的开展还有待于提高。实践中更多的是将家庭看作个体抗逆力发挥的重要场所,忽略了家庭整体力量的发掘,并未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殊优势和资源来进行探讨和加以运用。

(三)多关注现阶段的干预,发展性实践干预不足

目前抗逆力的实践干预大多只局限于现阶段随迁子女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解决他们当下所面临的即时问题,但却忽视了随迁子女及家庭的发展特性,对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缺乏预见性,所以一旦实践服务停止,随迁子女及家庭仍会陷入困境。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和个体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和社会挑战,社会实践的干预指导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根据随迁子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具有发展性的、能培养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活动。

二、阻碍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家庭抗逆力是指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面对困境和危机挑战时挖掘家庭整体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借助优质资源和社会关系,获得较好的支持,来解决困难和渡过难关,同时展示出家庭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过程。家庭抗逆力对随迁子女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这与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与能力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模糊,教育方式欠妥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随迁子女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但多数随迁子女家长对于教育观念的认识仍然较为模糊,往往在“棍棒教育”和“快乐教育”之间摇摆不定。传统的“棍棒教育”已不能够满足教育新要求,而家长对于“快乐教育”的认识也大多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未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存在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极端、情绪管理缺失、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因为工作时间繁忙等客观原因,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时间大幅度减少,相互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对于家庭成员的抗逆力的培养近乎空白或仅流于表面。

(二)教育能力不足,问题视角突出

受学历、文化水平和精力的限制,随迁子女的家长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多存在无力感,对子女的要求易出现较高和较低两个极端。当家庭出现困境时家庭成员多是以家庭问题与劣势的角度来抵御,对家庭成员的潜力和家庭资源优势的挖掘尤为不足,对提升家庭抗逆力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研究中发现,外界夸大了随迁子女家庭的弱势和自卑,忽略了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和富有活力、坚强、正能量的一面。

(三)缺乏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我国对于提高家庭抗逆力多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主体较为单一,社会力量参与较少,像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方面尚未参与进来。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具体组织情况来看,实施主体多为“家园”或“家校”,主要是通过家长学校的媒介,利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来为随迁子女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学业支持的服务,实施主体主要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等。缺乏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更好的为随迁子女家庭提供配套支持服务,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有待于拓宽。

三、提升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框架

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提升,不仅需要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相互支持,明确成员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还要更加注重家庭抗逆力的整体提高,形成以随迁子女健康成长为核心的家庭整体抗逆力的提升机制。

(一)转变关注方向,建立以家庭为本的生态系统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是由若干家庭成员组成的集体,一个人的改变、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动都可能引起家庭的变化,相应地也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思想[1]。家庭抗逆力理论中将家庭视为整体,研究重点是关注家庭在困境中如何适应、调整并最终达成平衡和成长,这对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家庭整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若是未能得到充分激发,那以个人为中心的实践效果极有可能被大大消解。在提升家庭抗逆力的指导实践中,本着以家庭为本的原则,将家庭成员做为抗逆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将干预系统从个体取向转向系统取向,帮助各成员加强自我认知、心理健康和提升应对技能,针对其面对的逆境和压力、问题解决等困难提供具体指导。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父母和子女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家庭凝聚力,在家庭代际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之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家庭内部和谐的良好氛围。指导随迁子女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来应对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挑战,进而提升家庭适应力和家庭抗逆力水平。

(二)挖掘家庭优势和潜能资源,建立家庭多系统框架

“优势视角”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而“抗逆力”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个体和群体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强调家庭优势和资源,认为所有的家庭在困境中都可以通过挖掘、利用和调动家庭内部以及外在系统的优势资源和潜能,成功摆脱危机局面,在逆境中得到成长和恢复,展现出良好的家庭风貌。家庭优势资源是家庭抵御危机,进行自我修复并能从危机中获得成长的动力,所以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实践干预视角,要从家庭问题转向家庭资源。

家庭抗逆力的实务取向是重视建立家庭网络的优势和潜能,家庭抗逆力框架的应用应围绕增强家庭的功能、增强家庭内部关系的链接、增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重要连接、整合资源以满足未来生活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家庭抗逆力实践的任务是既要识别随迁子女家庭所存在的风险,帮助家庭成员直面危机并能获得积极正面的思想活力,保持弹性而稳定的家庭组织模式,肯定、发掘和整合家庭本身的优势和拥有的支持性资源,协助建立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组织系统以及家庭沟通系统来更好地抵御困境。

(三)转变关注方向,重视家庭抗逆力的发展特性

家庭抗逆力虽然有其固有的家庭特征,但并非是静态的、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的发展变化。随迁子女家庭在不同生活阶段的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危险性因素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和危机挑战,所以不能一味的将家庭抗逆力视为一种个体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意识到家庭随着生命周期的不同,优劣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危机也可以成为积极的、正面的转折点,将家庭抗逆力的过程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应对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并且在实践干预中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框架也要紧随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体现出其成长性和相对性。

针对随迁子女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挑战,家庭抗逆力实践干预过程需要聚焦于家庭所面临的即时问题,深度挖掘、利用家庭优势资源以减少、改变或避免风险暴露的机率。协助随迁子女家庭成员正确看待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境遇以及如何利用系统内外的资源有效抵御困境。针对随迁子女家庭生命周期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开展具有预防性的、发展性的实践干预措施,为家庭提供帮助,提升随迁子女家庭应对未来持续性危机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做好战胜困境和危机挑战的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难题。

(四)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搭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抗逆力干预过程应该聚焦于家庭,但是又不应该局限于家庭,需要将随迁子女及其家庭放到更大的背景环境中去考虑,并且需要结合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待问题。完善的配套服务是提高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的关键,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常态化的指导体系。鉴于随迁子女家庭的类型有千差万别的特征,不同的家庭在面对逆境时的适应过程差异也较大,在家庭抗逆力的干预实践中需要不断的扩充不同类型的家庭样本,探索扩展多样化的家庭抗逆力干预模式。同时激发家庭抗逆力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合作,完善组织机构的建设。将邻里、社区、政府机构、学校等纳入家庭抗逆力实践框架,有效地开展提升家庭抗逆力指导活动,寻求他们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搭建社区、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相互合作的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并且强化服务的整体性和资源的整合性。

四、结语

总之,随迁子女家庭抗逆力实践干预强调家庭整体优势,可以有效地协助随迁子女家庭解决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获得具有良性的、发展性的动力,有助于家庭整体抗逆力的提升,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危机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危机”中的自信
幸福的家庭
危机来袭/等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