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2021-11-27 00:16周淑娟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周淑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中,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职大学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奋力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中增强担当意识,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善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助力铸魂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高职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理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思政课要创新红色文化的发展,让青年学生感受红色精神的思想魅力,增强使命定力;活用红色遗存,探索充满活力的实践教学。

(一)深挖红色精神,让高职思政课铸魂育人有定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接续砥砺奋进,用热血和汗水铸就特有的红色文化,凝聚成专属中国的红色精神。这种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优良品格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政课所传递和弘扬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是重要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还没有完全形成科学的三观,需要用科学的理论、伟大的精神武装头脑,树立远大理想。高职思政课可以把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补充,播撒红色种子,让青年大学生了解、认可、坚信红色文化,充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定力。

(二)活用红色遗存,让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活力

红色遗存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同样也是重要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国近代以来,大量反映红色文化的遗迹、遗址和纪念建筑遗址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的最好见证。一处处遗存印刻着无数革命英雄先烈与仁人志士冲锋陷阵、挥洒热血的足迹,是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流动课堂”,一段段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是思政课实践课堂的鲜活教材。从课堂到现场,从教材到现实,回到历史现场开展主题实践研修,完成对应的实践活页任务清单,用鲜活的红色历史阐释枯燥的教材理论,用有效的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思政课实践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习总书记曾指出,新形势下要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这对新时代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不足。

(一)融入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习总书记2019 年在“3.18”讲话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文化育人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铸牢国家意识,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理论认知,巩固思政课的成效。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评价,完成相应的教学要求,适应高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等,使得思政课课堂教学逐渐趋于娱乐化、鸡汤化、肤浅化,忽视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本来目的,也忽视了思政课课程目标要求。

(二)融入层次有待进一步深入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依然存在注重感性认识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融入层次不深。一方面注重课堂气氛忽视了课程本身的理论属性。当前,一些思政课教师为了提升上课率、抬头率、参与率,一味的迎合学生,课堂上播放视频多、分享故事多,却不注重理性分析,缺乏提问和思考,忽视视频和故事背后蕴含的伟大红色精神,也没有回归到教材的理论,没有真正地服务于教材,最后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观看和浅尝辄止地泛听。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运用好多种教学平台。现在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校通过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组织、网络教学创新等多种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的多渠道融入,多管齐下提升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政课教师还是注重传统的理论教学设计,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网络教学资源并没有发挥好该有的作用,没有真正的解决学生疑难困惑,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反感情绪。

(三)融入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绝不能过于强调形式创新而抛弃思政课教育“塑心”“培根”“铸魂”“育人”的初心。红色文化有针对性地融入,体现在对把革命先辈舍身忘死救亡图存的英雄故事、仁人志士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励志故事与当代生活中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事迹相融合,以及解决教材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但我们却发现,思政课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不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讲得的学生不爱听,学生想听的教师却不会讲、不敢讲或者讲不好,最后导致本该是师生的大合唱变成了教师的“独唱”的尴尬局面,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高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多样,有单招生、普招生和社招生、留学生等,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难度,影响了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素材与资源,它所提供的人、物、事、魂等都是高职思政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红色资源。探索积极推进红色文化的融入途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独特育人价值和功效,将潜在资源转变为现实育人力量,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注重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坚定理想信念补好“钙”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习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红色壮歌,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凝聚成具有中国风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凝聚民心、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现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要吸取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养分,不断实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上的创新,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坚定理想、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戮力同心实现中国梦。

(二)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回应疑难困惑引共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则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就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更要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难困惑,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思考中理性认识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反躬自省、升华境界。

为此,一方面要感染学生,营造乐学善学的氛围。红色文化内蕴丰富的人、物、事、魂,只有将这些人、物、事以青年的视角展示出来,以青春的口吻表达出来,使红色文化教育与时代步伐合拍,让教学内容充满青春气息,学生乐于听讲、易于吸收才会善于内化。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喜欢的B 站、B 站字幕、Soul 社交软件、抖音等渠道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开展红色经典名场面的配音大比拼、视频剪辑大作战、图片处理YYDS,红色文化手游攻略大揭秘、革命人物专题片拍摄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从而真正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找准问题,及时回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问题意识,善于观察,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式与学生沟通,比如利用问卷调查、文档在线编辑、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开展课前讨论积分、班委团建等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盼所忧,及时回应学生在社会舆论热议、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从而真正解开红色“心结”,达成思想共识。

(三)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多措并举提实效

红色文化搬进课堂、加入教材,最终是为了实现红色精神进入学生头脑,需要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建构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改变枯燥单一的理论说教,以活泼但不失严谨、生动但不失理性的方式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使每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第一,将红色文化与教学管理合理融合,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有真实感。不断加强校园建设,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让红色文化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生活。第二,将红色文化与新技术充分融合,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有代入感。一方面将已有的线上纪念馆、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等融入到教学中,使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突破时空局限开展沉浸式教学,用实景体验、游戏和 VR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讲活红色故事。从线下到线上,从静态到活态,从平面到立体,新技术的运用跨越时空鸿沟,让红色历史更鲜活、让红色文化更有趣味和魅力,学生用属于他们的方式领悟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第三,将红色文化与红色纪念日融合,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有归属感。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创新纪念形式,丰富纪念活动内容,进行跨越时空的仪式体验,亲身的体验,切身的感受,让当今的学生感知曾经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体验属于中国人的归属感。

红色文化的融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相互协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互渗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得益彰,才能让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发挥红色精神力量,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