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叶玲,刘 颖,薛志宏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思辨能力通常也叫做“批判性思维”[1,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职教育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现阶段,我国职业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缺乏在对客观事物的合理辨析以及推理分析。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关注度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环境类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采用优秀的教育模式与资源,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来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寻找、研究、实践和论证的一个课题。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理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国外,Delphi Project课题组、Richard Paul等[4,5]人分别提出了“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和“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后来,在国外又陆续盛行过“四层学习身份模型”“三维模型”等等模型,对思辨能力的测试中,又开发了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等测量工具。
在国内,2006年林崇德等首次提出“三棱结构模型”在提高思辨能力上的优势;2009年,文秋芳等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层级模型”;为国内学者了解和深入研究思辨能力,掌握思辨能力的提升方法与策略拓宽了思路。
对分课堂[6,7]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基于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改变目前高效课堂上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接收能力差的现状。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打破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将课堂的一般时间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个性化吸收,且对学生的考核也从单一的成绩评定调整为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或者是学习态度,为学生学习的每一步打分量化,从重视结果考核转移到过程评价中,对分课堂还密切关注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自2014年以来,对分课堂在全国许多高校、中小学、职业类院校都有试点教学研究[8~11],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和环境、机械、化工、医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等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张学新教授在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心理实验研究与研究方法》课上首次尝试对分课堂,效果良好,同年,在复旦教育论坛发表题为《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的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概念。自此,对分课堂风行全国,在数百所高校的上千门课程中得到应用,覆盖多领域、多学科。2016年,杜艳飞与张学新教授在北大核心期刊《继续教育研究》联合发表关于《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探索了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中的价值;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樊冬艳博士做了对分课堂应用于渗流物理实验的初步研究,并成功申请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此后,随着对外汉语在国外的普及,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又将这一理念和模式引入到美国、非洲等国家,并收到了好评。
对分课堂自提出之后有很多教学实践,但多数应用于文理科课程的理论研究,在实验实训课应用案例在本科院校中较多,在高职院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本课题基于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尝试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中,以期探索一种适合高职理工科实验课教学的新模式。
实践表明,对分课堂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学生思考及分析问题等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对分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的优劣中,学生和教师均更趋向于采用对分课堂进行教与学。
总结国内外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多是侧重模型的开发和量具的研究;关于对分课堂的研究,又侧重于对分课堂与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的研究。两者在思辨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未做过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探究通过采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提升环境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环境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分析;研究过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后的差异,及差异是否显著;环境专业课程采用对分课堂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1)将鄂尔多斯某高职院校2018级环境专业的30名同学分成两个教学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B组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每组15人。主要实践课程为环境监测实验实训课。
(2)A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A承担教学任务,年龄42岁,讲师;B组由热衷教学改革的教师B承担教学任务,年龄34岁,讲师,教师A和教师B 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讲授《环境监测》课程。
(3)授课完毕,采用测量工具(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思辨能力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为研究对分课堂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作用,先对未实施对分课堂组即A组进行了思辨能力的前测评,并且对即将实施对分课堂的B组也进行了思辨能力的前测评。在测评结果评估中,A组总均分245分,B组总均分243分,按照评价标准,280分是基本具备思辨能力,因此,得到采用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前, A组和B组的15名同学思辨能力较弱,急需提高。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A、B两组学生再一次进行了思辨能力评估。本次还分别在A、B两组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进行思辨能力评估后,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思辨能力的提升均不是特别显著。因此,可以得出,对分课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但作用不显著。
课程结束后,为教师和学生分别设置了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访谈与问卷。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课程的教师A对教学过程没有明显的感觉,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均为一般;采用对分课堂授课的教师B认为对分课堂模式的引入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愿意去尝试团队合作。对实验组B组学生主要侧重从是否喜欢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觉得对分课堂对提升哪种能力有作用两个角度访谈和问卷,B组学生80%以上的学生认可对分课堂,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很新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愿意继续参与对分课堂的教学。
经过上面的调查、实践、计算和分析评估,得出:目前环境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其思辨能力亟需提高;学生对对分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认为课堂有意思,有趣,愿意继续参与对分课堂教学,虽然对分课堂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那么显著,但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思维素质有一定作用。
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是漫长而艰巨的,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在实践对分课堂的同时,要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方案,结合雨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