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2021-11-27 23:47:06廖美珍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德育音乐功能

廖美珍

(江西省定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西 赣州 34190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专教育教学中也涌现了大量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借助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中专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智慧得到进一步开发,还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助力中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在中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极为必要。下面笔者将结合个人的中专音乐教学经验,对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进行具体说明。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特点

在中专学校的德育教育之中,不仅需要借助思政课程还实现,还需要在其他课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方式来实现。中专学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还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与道德素养等进行培养,在达成音乐课程育人目标的同时,也将该课程的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据总结,中专音乐教育中德育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德育教育的愉悦性

音乐是一门美育性质的学科,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感,所以,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老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并在愉悦学习中乐于展示自我。而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中,老师应注重对寓教于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收获音乐知识与技能、审美情趣,并获得思想情操的陶冶,最终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有效的德育和美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形象性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调动个人的情感经历,并将此种具象性的情感融入音乐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其思想倾向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他人喜怒哀乐心态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助于学生审美力、道德观的形成,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德育教育。

(三)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中专音乐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依靠教师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等,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助力学生音乐技能与思想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中专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分析

(一)完善学生人格

人格心理的健康与健全可以保证学生将来事业以及人生的健康发展。这里所指的人格心理由智力、伦理和情操三方面构成,也只有学生真正具备这三方面之后,才可以将个人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进行统一,从而助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并在个人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的过程中,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可用之材。但要想达成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应注重对感性与理性教育兼具特殊教育方式的运用,而音乐教育形式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且是受到大多数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音乐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其感染力和艺术表现震撼力的发挥,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并在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潜移默化熏陶下,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自信和成就感,成功唤起学生对人生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此种德育功能是其他课程难以发挥的。为此,中专学校应明确音乐课程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价值,要将德育渗透于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持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时,自主进入对有价值人生的追求之中,通过德育教育的全面贯穿,不仅学生的审美情趣会得以形成,而且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维会处于统一状态,可以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可以在健康的人生发展之中,实现个人远大的理想,更好去爱家人、爱人民和爱国家。健康的心理是指学生即使在遇到各类生活难题之时,依然能够在有效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过程中,让自身的情绪得到合理发泄,并快速让学生的心态恢复到平和状态。音乐教育在学生个人情感调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且可以在学生音乐艺术情操的不断熏陶之下,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健康。

三、中专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分析

中专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老师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深入分析,找到有效的德育功能实现的方法和路径,真正为中专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选择德育内涵丰富的音乐教材

随着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当前中专学生接触的音乐类型越来越多,尤其是外来音乐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或多或少会影响中专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对德育内涵丰富音乐教材的选择,这样学生在长期接受健康音乐内容的过程中,才会主动抵制不健康的音乐内容,从而为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在具体选择音乐作品时,老师可以多去选择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歌唱与表演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力量进行真切感受,从而实现对学生热爱民族和国家情感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我的祖国》歌曲时,学生通过对该歌曲之中歌词的了解,就能够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从激情澎湃的音乐旋律中,就能够对祖国的强大进行感受。通过学生对歌曲内容和旋律的学习以及歌唱,学生会感叹祖国的强大,这样就可以轻松达成对学生热爱祖国之情的激发。通过教师选择德育内涵丰富的音乐教材,可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中专音乐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德育教学方式

中专学生受到个人思想的影响,通常存在对音乐课程学习不重视的问题,为了将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得到更好发挥,老师就需要根据中专生的音乐学习基础、特点和兴趣爱好等,选择合理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音乐课堂中主动感受、体验,从而在理解音乐作品深层次内涵的过程中,获得德育引导,并将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比如在民歌合唱之中,为了在合唱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进行培养,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祖国强盛和日新月异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在拓展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生会体验与感受到祖国的美丽辽阔,以及祖国繁荣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等,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在接下来的合唱排练之中,会更加主动与他人进行配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集体主义的理解与热爱,让学生逐渐形成集体主义,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课堂中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适合中专音乐课程德育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老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其合理选择。

(三)开展德育音乐教学活动

在中专音乐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德育功能的实现不仅要依靠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还需要注重对德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这样才可以在更为全面的德育渗透过程中,增强中专音乐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了将音乐教学活动具备德育教育的功能,老师应注重对活动的多元化设计,如借助专家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作品有更多了解与欣赏;借助音乐社会实践活动对祖国越来越好的发展进行真切感受;借助外内外音乐文艺类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对个人发展带来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等等。

比如在教学“民族音乐”之时,老师可以邀请当地民族音乐传承人来校讲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音乐特色和内涵等,让学生了解传承人对民族音乐发展做出的各种贡献,在对他们身上的精神汲取的过程中,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并努力去继承与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理想。

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有效实现,不仅可以为学生个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还可以为中专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为此,中专音乐教师应转变过去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途径,不断深挖德育功能实现的具体路径,在更加完善的音乐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思想道德的提升与心灵的自我升华。

猜你喜欢
德育音乐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音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