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瑶婵 白菊仙 游凌翔 赵松林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 57110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我国自1981年实施研究生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主要以高等院校和小部分科研院所为主。由于传统观念和体制制约等因素,双方在教育模式上呈相对封闭状态,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围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强国,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1]。随后,各部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研究生教育要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校所、校企协同,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合作,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2]。由此可见,联合培养已成为一种推动教育创新、丰富培养模式和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大势所趋。
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高校与政府联合培养、高校与高校联合培养、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和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本文主要聚焦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当前,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科教融合的理念、运行机制、合作模式等已有较深入研究,然而有关联培研究生开展“两段式”培养,在科研院所进行实验和论文研究期间的过程培养及日常管理质量提升路径却鲜有深入研究。
本文重点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和日常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实现学生、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三赢”局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许多优势,具备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比如,综合科研实力强,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鲜明,有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实操资源以完善学科知识理论。研究生有更多机会到基地开展试验,培养过程能够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 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由于联合培养是一项涉及不同体系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管理难度和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在运行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和改进人才培养和日常管理模式。
学术培养和创新动力来源于对学术的兴趣。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学术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天然不足,比如科研院所主要以科研工作为主,各单位普遍存在科研人力不足的情况,“导师”被科研人员当成兼职或副业;单一的学科环境,使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学生规模小,虽然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但也存在学术培养氛围不浓厚,缺乏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等不利于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的客观因素。因此,培养单位对学术氛围的营造,导师对“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认知程度,在培养过程中倾注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方式的多元化就成为影响研究生学术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科研院所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和学术氛围营造手段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导师定期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听取研究生实验进展、学习总结和下一步计划。(2)举办学术论坛。定期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各类学术报告,对优秀报告进行评选,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总体来看,研究生过程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导师,因此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导师培养学生的动力机制来看,除了获得社会荣誉、提升教学能力和培养资历等非物质形态资本外,获得培养绩效收益、寻求科研助手等也是重要的价值诉求。当部分导师把寻求科研劳动力摆在研究生培养动力首位时,难免造成对培养过程的敷衍和忽视。
研究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考核激励、档案管理等。许多科研院所未设置独立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由一名工作人员兼任辅导员,研究生管理队伍存在较大不稳定性。
(1)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导师为主,大多数学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未从学校转出,日常党组织生活纳入导师所在支部管理。部分研究所在单位层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辅助管理。例如,党委办公室指导成立临时研究生党、团组织,接纳研究生党员、团员参加支部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大随意性。
(2)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大多年资尚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采用联合培养的形式,学生来自不同高校,在异乡求学生活,能依靠的组织有限。加上活动空间和时间相对独立,这些因素均使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至关重要又困难重重。目前,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大多数导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关心缺失,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和高校的高标准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3)安全保障。研究生安全保障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为研究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2)进行入学安全培训、实验前安全培训、日常安全培训等安全教育;3)不定期开展宿舍安全、实验室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予以奖惩;4)在实验室、自习室、实验基地等研究生高频活动场所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确保学生安全。
(4)考核激励。一些科研院所正在探索将考核激励作为促进研究生自我管理和成长的抓手,通过等级评价、颁发奖学金等方式,促进研究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将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实验记录、科研能力等因素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此外,注重研究生日常表现,并据此设立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优秀班干部奖学金等。
(5)档案管理。研究生学籍档案主要由高校统一管理,因此在过往的联培历史中,科研单位在收集保存研究生培养过程档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研究生档案缺失情况严重。
(6)研究生自治。研究生会是沟通研究生与联培单位管理部门、导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能够黏合同学间的距离,还会对单位的整体学风建设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目前许多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组织机构职能还不完善,研究生会起到的作用有限,多数还停留在转发单位通知、作为学生代表出席相关会议等层面。
“母校情节”是学校留给学生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高校的校园环境、同学之谊、社团文化等构筑起了一道与外界的天然屏障,形成每个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长期浸润在校园文化中,归属感和母校情节渐渐在学生心中扎根。在毕业后既是满天下的桃李,也是高校的代言人和良好形象的传声筒。然而,科研院所难以具备高校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心理层面在异地生活和学习的“水土不服”,许多培养单位近年来把营造“校园文化”,留住学生的归属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1)开学典礼。虽然联培研究生到联培单位的时间不统一,专业、学位类型、学制等也不尽相同,但开学典礼在高校是吹响新的学习历程的号角,对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和仪式感。在开学典礼上,通过介绍单位发展历史与现状,宣讲相关规章制度,加深学生对培养单位的了解与认同。
(2)文化生活。组织研究生参与职工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集体劳动等,但专门针对研究生开展的活动不多,培养单位科研条件一流,但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以科技合作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与高校合作,从传统的“要学生”逐渐向“科产教”融合发展、互利共赢转变。探索与高校建立“科创育人联合体”培养模式,双方瞄准重大科技问题,成立若干“科创育人联合体”,每个联合体下设重点研究课题,由研究所和高校二级学院分别投入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同时,将研究生指标长期持续投入到重点研究课题中,将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科研合作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科创育人”联合机制。在持续攻关重大科技问题的同时,既保证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能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又使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尽可能与更多同学进行科研交流和思想碰撞,包括同一导师的研究生、同一“科创育人联合体”其他导师的研究生等。
(1)学术交流。搭建各类学术交流平台,与合作高校联合组织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营造科研环境,量化学生在研究所内参加学术报告和作报告的次数,实行学术报告“打卡”制度。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研究所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科研心得。
(2)导师过程指导监督。用制度固化导师组务会制度,及时听取研究生学术工作进展和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过程监督,做好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跟踪反馈,优先保障优秀学位论文导师招生指标。
(3)建立以学生获得感为检验标准的评价体系,用考核倒逼导师重视培养过程。在学生离校前开展导师与培养单位满意度测评,将评价结果作为导师招生、推荐参加其他高校导师资格遴选的重要依据。
(1)管理队伍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从研究生招生到培养,不仅涉及与高校沟通,同时需要理顺与科研院所不同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到学生交流平台搭建等工作都有赖于研究生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教育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敬业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赴合作高校开展座谈交流,对提升研究生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强化导师岗前培训,引入导师年度考核机制,将思政教育作为考核指标;构建“研究所—团队负责人—导师”的三级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明确全面培养责任。除了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外,导师所在团队的负责人也应承担研究生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责任,把团队所有研究生凝聚在一起,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非党员一并纳入导师所在支部,思政教育与科研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3)建立研究生档案库。研究生在联培单位学习期间的过程档案不纳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比如实验记录本、毕业论文等,但这些材料对联合培养单位来说是培养历史的记载和见证。明确研究生档案归档类型,建立研究生档案库,一方面可以保存历史,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1)健全研究生自治组织。完善机构职能,充分发挥研究生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在经费上给予研究生会支持。通过组建各类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文艺、体育等活动,塑造研究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增进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感情,为研究生建立同学之谊创造条件。
(2)建立毕业校友数据库。校友是单位联系社会的纽带,是单位“扩影响”的传声筒。培养单位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感情为纽带保持联系,在单位庆典或其他节日邀请校友代表参加,为增强研究生凝聚力,扩大单位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