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雄 黄月球 李艺坚 卜友达 刘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天然橡胶作为一种通用橡胶,凭借其回弹性好、绝缘性佳、可塑性强等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为克服天然橡胶生产与管理环节普遍存在的风险大、成本高、技术落后与人才紧缺问题,本文拟针对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思路进行梳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橡胶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强社会与生态效益。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强调天然橡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并依托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建设、技术推广应用等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未来一阶段的橡胶产业发展指引方向[1]。与此同时,由农业部制定的《2013年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补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同年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多个省份陆续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天然橡胶抚育管理技术的应用普及,并选建25个总面积达50000亩的示范片,累计面积突破6668.05hm2,带动辐射面积达数万公顷,对于抚管技术示范园建设具有良好示范意义。
在基础条件方面,虽然财政于2015年起增加林业专项转移支付,但对于天然橡胶产业仍未形成专项扶持政策、补贴力度有限,加之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还需对路桥、沟渠等基础设施做出进一步完善,为示范园建设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2]。
在资金管理层面,现有财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天然橡胶抚育管理环节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但在整体生产结构上仍呈现出失衡状况,现有部分天然橡胶生产农场在承担社会职能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导致间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制约示范园建设进程。
在技术推广方面,国内现有生产基地中有部分建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可选品种数量少、建设标准偏低,而部分二代、三代胶园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自然灾害这一不稳定影响因素,抚育管理技术创新与集成力度不足,加之现有农技推广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进一步影响到技术应用与推广实效。
国务院自2006年起正式面向天然橡胶产业推行扶持政策,但政策实施范围有限,局限于良种补贴;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开始面向天然橡胶基地项目增加预算资金的投放力度,增加专项转移支付,但普遍投放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在橡胶抚育期管理方面缺乏针对性举措。考虑到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仍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机制与链条,缺乏成型的保护价收购、收储等政策扶持,对于相关收购主体行为缺乏严格约束标准,无法有效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弃割、产量下降等问题日渐严峻化[3]。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应从宏观管理视角切入,建立健全天然橡胶良种抚育管理补贴政策,聚焦天然橡胶抚育基础设施与技术研发等层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面向“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经济新常态特征,指导国内不同省市天然橡胶主产区进行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的规划,充分调动自身优势条件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依托技术示范园、生产基地的建设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天然橡胶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转型[3]。与此同时,还应关注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对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产生的干扰与风险,总结以往橡胶抚育管理经验,结合区域气候条件、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进行现有发展布局的调整,完成橡胶产业核心发展区、适度发展区等分区标准的拟定,并协调处理好土地关系、场群关系,淘汰或更新低产、残次胶园,做好示范园现有橡胶苗的抚育管理、尽快安排投产,更好地扩大示范效应、提高胶园发展质量。
一方面,应由财政持续加大天然橡胶抚育管理补贴力度,根据橡胶产业布局、劳动力结构及分布特征,以抚管环节为切入点给予政策性补贴。例如提高抚管工人的劳动报酬标准,依据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原则计酬,大力推广生态胶园建设,将苗龄在1~3年范围内的抚管定额提升至每岗5000株以上,调动工人积极性,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再如成立专项抚管技术研究基金,鼓励相关人员在橡胶品种、肥料等方面增加研发力度,扩大现有示范区面积与试验范围,并完善诸如农技推广站、研究所的建设,为橡胶抚管标准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还应基于橡胶非生产期特征进行资金管理方案的优化编制,确保将有限资金充分运用于示范园建设中。例如完善示范区现有道路、周边林间路网建设,投入资金打造“大横小纵”的立体式交通网络结构,保证各林段均实现通路目标,为后续抚育技术交流、园区参观示范等创设基础条件;再如推动灌溉设施更新,完善蓄水池、抽水机房、水泵等建设力度,依据季节差异规划可调节分配水量的灌溉水网,减少天然橡胶抚育管理环节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从橡胶品种创新入手,应以速生、高产、抗逆性作为评价指标,加大热研7-33-97、热研7-20-59等良种良苗的推广力度,逐步探索优良橡胶品系的建设,从源头为抚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从抚管技术更新入手,选取可降解袋培育橡胶苗,推广宽行间种栽植技术,选用至少为3蓬叶的袋育苗进行当年苗木的补换植,采用勤施、薄施方法,选用缓释肥进行施加,并且针对蚧壳虫、炭疽病等常见病虫害落实系统性防治措施,保证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良品率及产量。
从抚管模式变革入手,例如针对1~3龄的中小胶林,可推广胶蕉间作、全周期间作模式,既有助于节约灌溉用水,还能够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实现中小苗速生目标;从示范区中选取坡度较大地块,采用双沟开荒法进行橡胶苗的定植,充分吸收利用表层土中的营养成分,改善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有害物质残留量,配合机械化作业法开挖肥沟,更好地实现苗木速生目标。
人才是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的重要智力基础,因此需针对橡胶抚管工作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聚焦宜植地选择、苗木定植、抚育管理、整形修枝、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割胶技术等环节落实系统培训工作,保证工作人员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形成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落实日常对橡胶抚育各环节的巡视与监督,为示范园建设质量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常态化抚育技术培训机制,依托抚管现场会议、室内培训会议、远程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汇集生产连队、国营农场胶工、民营胶农等不同人员共同参与到培训环节,强化生产技术与抚育管理要点的指导,更好地为橡胶实际生产与管理工作提供示范意义。
现阶段我国海南、云南等地已陆续开展天然橡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工作,初步实现“五化”“五提前”目标,为相关示范园项目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未来还需聚焦抚管技术的标准化建设这一核心目标,综合运用完善政策扶持、优化资金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人才培训等措施,更好地提升天然橡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