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动力机制培育研究

2021-11-27 23:47耿晓燕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动力文化发展

耿晓燕

(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来的。目前部分乡村地区的乡村振兴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过分依赖政府的造血输血,自身的组织制度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支撑乡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包含对外与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对内需要着力培育乡村发展强劲新动能两个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对内新动能培育与外力带动的协同作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

一、乡村振兴动力机制构成分析

乡村振兴动力机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从影响因素视角可以将动力机制分为内生与外生两方面,其中内生动力机制包含人员、技术等能直接对乡村振兴产生影响的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外生动力机制体现在政策、规划和法律为主的通过影响乡村振兴外部环境进而作用于乡村振兴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内生与外生动力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构建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应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和地域性。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动力来源分析,分析两种动力交叉融合、互促共进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发挥协同作用来促进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

内部动力最主要的是需求内生动力。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农民本身对于价值和利益的追求,让农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去,这也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目标总要求具有一致性,是最初的原动力。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随着乡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与鼓励,大量人才开始向乡村流动,同时不断加剧的城乡差距也使得老百姓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迫切程度大大提升。另外,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亟须有一个能在闲暇时间放松的去处,乡村旅游恰逢其时,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生活、休闲放松的平台,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推进下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需求动力。

内部动力还包括由比较优势激发的内生动力,可称为相对优势驱动力。乡村具有城市所没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还有这大量的优质劳动力,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乡村丰富的山水林田自然景观、地方特色农产品等一系列优质自然资源,以及各个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素材。

外在动力主要包括政策扶持动力和市场拉动力。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进行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政策予以扶持,政策扶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推动力。在政府的资本与政策双重扶持下,乡村建设中就有足够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也会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保障,就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扶持下乡村产业就会极大程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既能避开与其他地区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又能充分挖掘地区的自身文化支撑,让乡村振兴更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优势。

产业振兴给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下了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发展显著,但各地产业发展均面临一定的市场开拓动力不足的不利局面,致使乡村地区的优质产品无法转换为经济效应,产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乡村振兴应根据自身优势构建定位清晰的产业发展政策,找准特色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必须关注市场开拓,由市场带来的外来拉动力才能促进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培育与构建实质上涉及整个乡村振兴中的所有环节。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着力进行动力机制的培育,应充分把握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动力需求,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优化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以长期发展积累的相对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建立并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深入挖掘产业特色,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特色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彰显乡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形成乡村经济的优势块状经济发展。深入分析地域特点,选择适宜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的区域,连片经营形成板块经济,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从推动农业区域优化布局着手,以特色产业为主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最终实现农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可以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构建健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深度合作,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整体上提升农户规范种植能力,形成从田间到市场全程记录的标准化流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用质量和品牌促进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培育中可遵循“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可循环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的原料供应、技术指标、生产组织、质量标准与检测、销售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控标准进行生产。同时还应加强对基地的建设力度,将种植环节作为质量保障的源泉,采取专家讲座、技术人员深入地头田间进行实地培训指导等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准化进行保障。

(二)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土地作为乡村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乡村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三块地”包括国家征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地,对其制度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潜力源泉与保障,能为动力机制中需求动力、供求动力、营销动力及扶持动力四个子系统得以维系的基本。应以土地流转作为切入点,为规模生产经营提供足量的土地资源,提高乡村产业规模化的经营水平。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获得农业的规模化收益,可以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规模化经营的突破口。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的多维度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依托政府网站建立的土地流转工作信息平台等拓宽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渠道与范围,积极引导农业从业人员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完成土地流转,根据区域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形成多层次、立体结构的土地流转模式,深度激发乡村振兴潜力。

(三)优化产业布局,强劲发展动力

首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特色农产品综合收益。要挖掘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深度和精度,增强市场的流通程度,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值水平。一方面,应对优势农业产业进行更大力度的扶持。各级政府应形成一条完整且系统的扶持系统,既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以便于生产规模化,在提升种植面积上有更好的保障,还可以进一步积极向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高校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学习,引入科技水平更高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在产品质量和品质上下足功夫,以适应不断提升的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另一方面应将乡村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引入特色产业发展中。多方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的动力支撑。既能将文化的厚重感用于提升产品的品质,又能将丰厚的旅游资源引入至乡村产业发展中,发展集生产、经营、销售、休闲、娱乐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体,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收益。

其次,以“互联网+”为依托,提升品牌效应。在信息时代,农业产品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且更为及时,尤其对于季节性农产品来讲互联网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渠道。传统营销观念已不能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快、交流更为方便且省时省力得有点,提升互联网营销能力,要做大做强品牌的影响力。首先应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引入绿色农产品认证及HACCP 认证,引入标准化,实现从种植、加工、包装等诸多方面的标准化,政府应将特色农产品企业引入示范园区,通过企业聚类的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改变以往作坊式的经营观念,逐渐优势特色产品推广到国内整个市场和国外优质市场;其次,可通过选聘乡村振兴助理员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互联网营销人才投身到乡村产业发展中,习总书记说过“人才是创新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培训一批既懂互联网销售相关专业,又能了解农产品种植、加工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支撑。

(四)振兴乡村文化,强化动力支撑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推动力和重要基础,它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带动引领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实施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既可以进一步强化乡村居民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撑。首先,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提供的财政资金支持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的保障,为此应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大量支持资金注入乡村文化建设领域,同时还应对建设资金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约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乡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相对城镇居民更为单调,通过资金注入可为乡村居民建设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使乡村居民能以更为积极的精神风貌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积极鼓励乡村居民通过发展与本地民俗文化相关的乡村文化产业,使传统农业产业与民俗文化产业能更为有效的融合,产生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其次,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繁荣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居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居民,乡村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依靠乡村居民来完成,因此提升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就成为关键。政府应加大在乡村教育方面的扶持力度,将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中,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本支撑。

(五)积极借助外力,推进互动发展

区域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不开周边区域的支持,因此在进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的培育过程中应将周边地区潜在推动力纳入自身发展范畴,积极借助外力实现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实施互融互促的发展策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比如,若区域周边有大的批发市场,则可将当地的特色优势产品借此推往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与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成综合利益共同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动力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