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要点分析

2021-11-27 22:07:11申丽红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音乐

申丽红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三中学,河北 赤城 075500)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是重要的组成内容。音乐不仅仅有着学术价值,还发挥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古往今来,优秀的音乐作品犹如夜空中的明星,带给无数人心灵上的启迪,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能量,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能够以更为乐观、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在音乐学习之中,消除负面情绪,提升艺术素养,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实现全面成长。在初中音乐教育阶段,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坚定教学信念,立足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构建趣味课堂,实现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活动的前提都离不开兴趣。兴趣使然,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行为能力,强化执行力,保证活动的高效开展。在初中音乐学习时,也是如此。倘若初中生对音乐表现出强大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支撑点,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之中,主动踏入音乐世界,欣赏音乐的奥妙,完成学习目标。反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不足,必将影响日常的音乐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需从学习兴趣入手。以初中生身心发育特征为前提,满足初中生学习需求,创设良好音乐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更为积极地开展音乐学习。以良好的姿态面对音乐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吸收音乐知识,体会音乐魅力,完成学习目标。情境创设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等。音乐教师可结合实情,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强化学习动力。

比如说,在学习《溜冰圆舞曲》时,音乐教师可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如果说到冬季,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们回答的五花八门,有的说冬季很冷,需要穿厚重的衣服;有的说冬天会下雪,美不胜收;有的则说冬季动物冬眠,万物萧条,有一种凄凉之美。不同的视角出发,冬季的感受千差万别。但是相同的是,学生们表现出极强的表达欲,有助于开展之后的教学活动。“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就像是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一下,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角,感受到冬天的无穷魅力。在音乐家的世界里,对于冬天的讴歌也从未停歇。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溜冰圆舞曲》,看看在法国音乐家的认知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看看溜冰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好不好?”以冬天为切入点,导入新课。瞬间抓住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鉴赏音乐,学习乐曲。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更为主动的进入到音乐课堂,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夯实基础。在如此背景之下,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二、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

音乐教材之中的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独特价值,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音乐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递,造成德育的忽视。时代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参差不齐,初中生心智不够坚定,很容易被影响,产生消极思想,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借助音乐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同样可以传递德育思想,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们塑造良好人格,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1]。音乐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实现艺术与思想的有效统一。在为学生们传递音乐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们的思想觉悟。让学生们受到音乐的鼓舞与影响,培养学生们对于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锻炼他们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帮助他们明礼诚信、团结同学,培养多种高尚品格。让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德育的良好渗透[2]。

比如说,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我爱你,中国》时。音乐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们欣赏歌词内涵,掌握歌曲要义。在授课的时候,音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中国美景、中华文明、中华故事等等。“同学们,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灿烂的文明长河之中,涌现出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与美景,这些灿烂文明不断督促国人勇往直前,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我爱你,中国》,中国有什么值得我们喜爱的地方,大家不妨说说自己的看法?”围绕着这一话题,学生们展开讨论。学生甲说道:“我国地广物博,面积庞大,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景。内蒙古的大草原,让人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三亚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身心陶醉;漠河的大雪,银装素裹,带给多少人美的享受。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的不同的美景,他们不断吸引着我,让我更加热爱祖国。”学生乙说道:“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又各有特色,深入感受民族风俗,更能够体会到祖国的包容性。身处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的国家,我倍感自豪。”在各个学生的发言之中,强化他们对于祖国与民族的认同感,提升爱国之情。学生们在日后的歌曲演唱以后,能够代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情实感的完成歌曲演绎,实现情感交流,完成德育渗透。

音乐承载着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以音乐为工具,培养学生高尚品格。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引导下,不断强化个人素养,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三、学生主体,提升学习自信

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音乐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占据课堂,影响学生个人发挥。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意愿,拓展学生发挥空间。让学生们在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之中,实现自主成长。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机会[3]。让学生们自主完成音乐的探索,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夯实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们意识到音乐学习的无穷乐趣。

比如说,在学习《戏曲大观园》这一章节时。该章节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戏曲,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时代背景,传递着中华特有的灿烂文化。戏曲在我国流传甚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给予学生们表演空间,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戏曲,强化对戏曲的认知。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合作学习,分角色扮演戏曲人物,进行情境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之中,学生们能够更为深入地把握其中的人物特性,代入人物情感,进行戏曲演绎。同时,通过演绎,加强学生们对于黄梅戏的理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地方戏唱腔,掌握地方戏的特点,完成教学目标。

给予学生们宽广的展现舞台,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们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深化音乐素养。

四、动静结合,深化音乐素养

音乐不仅仅存在于教材之中,在生活之中,音乐元素无处不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所以在教授音乐知识时,音乐教师不能够一味地进行知识传递,单一地向学生们输出音乐理论。而是需要强化音乐的魅力,以音乐为桥梁,联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创新力。让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之下,更为积极地开展音乐活动,感知音乐的无穷魅力。在课堂之中,音乐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动静结合,让学生们在一动一静之中,有效地消化音乐知识,贯彻音乐主旨,深化音乐素养[4]。

比如说,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真心英雄》时。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朗朗上口。作者李宗盛采用简单的旋律,真诚的语言,谱写出一首动人的歌曲。歌曲坚定、催人上进,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力量。能够坚定人们的信念,为人们传递正能量,让人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在教学时,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跟随歌曲旋律,调动四肢,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加强对歌曲的理解,掌握歌曲旋律;还比如,在学习《茉莉花》时。音乐教师可让学生们跟随歌曲,翩翩起舞。感受歌曲的隽永与温柔,进一步体会茉莉花的清新与芬芳,享受音乐所带来的韵律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在肢体互动的过程之中,学生们加深茉莉花的印象,进一步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柔情,把握茉莉花这一重要音乐元素,深化音乐素养。

动静结合,可有效丰富音乐课堂,创设良好音乐氛围。让学生们更为深刻的感知音乐,实现情感沟通,提升音乐能力。

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之中,音乐教师要强化自身能力,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重要前提,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们高效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音乐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