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行源于情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11-27 22:07:11周阿月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道德

周阿月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北京 100028)

作为初中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学方法,能使得学生明荣辱、知廉耻,同时其能教会学生懂法、用法。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性,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不强,这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步入新时期以来,情感教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全新选择。

一、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也能对教师敞开心扉,能够正确地了解社会和周边的事物,避免被外界的不正之风带偏。通过不断的心灵沟通,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和学生内心的压力,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包含许多传统美德的教学,包括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很多学生还是和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害怕教师的批评,不敢和教师正面多说话,不敢敞开心扉,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打消学生内心的顾虑,教师首先应反省自身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是否做到了倾听每一位学生的看法?是否一视同仁?要善于在小事中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多以鼓励代替批评,给学生多一点自我发挥的空间。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尤其是性格较为孤僻、自卑的学生,要注重疏导,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对教师的亲切感和敬意也会油然而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1]。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希望被人认同、渴望与众不同的阶段,但是身心发展还不均衡,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如果学生对教师有不满、抵触的情绪,就容易影响自身的学习,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不经意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不容易以及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师,有利于师生和睦,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

(二)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语、数、外占的分值比例较高,再加上家长、教师平时的思想灌输,学生认为只要把主科学好就行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等太浪费时间。同时,由于道德与法治中理论知识较多,很多学生认为枯燥乏味,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因此,进行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模式,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多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有亲切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积极主动性,从内心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强制灌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2]。

例如,在《在社会中成长》一文的学习中,通过课文中的案例“初二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教小朋友书法”,让同学们分享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通过这个经历,付出了什么,又有什么收获。通过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学生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性质使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一般背诵过后就会忘记。而很多学生背诵的主要目的也是应付考试,考完试以后书本知识就放下了,更别提能运用了,这和如今的素质教育也是相违背的。而通过情感教学,如让学生看相关的电影、讲故事、去博物馆参观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道德法治的意义所在。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更能心领神会,借景生情,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3]。

例如,在学习《创新改变生活》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给学生播放《辉煌中国》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并切实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对科技产生兴趣,并能热爱创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主动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四)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得学生更容易对诸多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解,从而对此进行探究,进而影响学生自身正向道德观念与人格品质的形成[4]。学生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储备量明显提高,促进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观念的提高,同时为其自身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保障,对其后期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为真正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还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这是因为人们本身就生活在特定的情景氛围当中,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情境氛围,能使得学生触景生情,保证情感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情感教学中,应注重以下要点把控:其一,在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生动性、亲切性,即教学情境要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正向引导;其二,在教学情感设计中,还应考虑情境创设的效率性,避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顾此失彼,影响了实际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对网络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例如,在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网上朋友,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课上参与度的提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生活体验与网上朋友进行交谈,进而成为朋友。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当教师发现这一类学生时,需要避免批评等方式的应用,同时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解,从而与其进行交流并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实效性的提高,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与保障。

(二)深化教材内容挖掘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并记忆课本中的相关理念,其很少会挖掘这些文字的隐含深意,这使得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理解停留于表面,并未能真正理解课本知识的内涵。当前道德与法治教材收录了较多的案例,教材设计者的目的在于通过教材展示课程知识。这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到这一规律,然后结合教学目标,分层此地培训教材案例,以此来唤醒学生情感,吸引学生注意力。

譬如,在《师生交往》教学中,教材仅仅介绍师生交往的准则,通过课本阅读,学生虽然知道了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做到彼此真诚。然有较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对此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名人尊师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反思“自己在平时和老师关系如何”“今后该怎么处理师生关系”“自己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将教材理念与案例、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情感上实现了学生的引导。

(三)创造和谐课堂,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课堂知识内容的传授。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反的观点或错误的想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不要急于否定以免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实现情感教学的有效渗透,还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使用自我探究法,通过该方法,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同时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辩论探讨,实现所学知识的深入交流;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创新中,还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情感教育渗透的工具,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于学生具有深刻影响,对此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规范自身言行,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实现学生的有效引导,最终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譬如,为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的品质,笔者设计了“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的案例,然后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次进行评价,并探究处理办法,在学生自我探究中,其不仅懂得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也知道了如何和父母相处,确保了情感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

(五)注重生活案例应用

有较多初中生以为道德和法治与自己相去甚远,学了这门课程并没有作用,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不仅影响了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大阻碍。现代教育理念下,实施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还需要注重学习与生活的有效联系,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实现学生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在该教学方法应用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贴近生活,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其二,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即在活动中能融入道德和法治知识,实现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正向引导。

譬如,在《家的意味》教学中,笔者在本班级开展了一次“学生大家庭”互动,在活动中,先要求学生用手机拍摄自己全家一起活动的场景,如春节全家团圆、全家定期出门旅游等,随后,笔者也收集了本班级集体活动的场景,随后将所有收集的资料做成电子影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对号入座、逐一回味,这不仅燃起了学生热爱家庭、感恩家庭的幸福感,而且使得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在今后学习中,其更加团结同学、友爱互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的作用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情感教育的开发和探索,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正确的引导。新时期,教师只有重复认识到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然后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情感教学渗透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