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2021-11-27 21:27李兵珂杨前进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苗寨吊脚楼西江

李兵珂,杨前进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单纯的观光和休闲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文化体验在旅游需求中越来越重要,推动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2018年3月,文化与旅游部正式组建以来,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关于文化体验旅游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赵世钊对贵州旧州屯堡古镇的调查基础之上,研究了其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路径即以“生活在旧州”为体验主题、构建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体系、引导游客参与体验等[1]。朱生东关于徽州文化提出了“资源一产品一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主要从资源普查、提炼体验主题、设计体验场景、策划体验项目、开发旅游纪念品等几个方面实现[2]。郑伟民等人分析了泉州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泉州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构想,即将泉州文化分为宗教、民俗、戏曲、建筑、海洋等几大类分门别类进行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3]。张建忠等人以西安三大遗址公园为例,研究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认为文化遗产赋存状况的不同,其原真性体验也不同[4]。石玺在期望理论指导下研究游客的文化体验满意度,构建了文化体验观测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湘西州德夯苗寨为研究案例,分析游客对德夯苗寨文化体验满意度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对于同类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升游客文化体验满意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5]。

冯红梅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研究了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构建西江苗族传统体育文化体验园,以丰富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6]。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关于文化体验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其发展路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文化体验旅游新业态、文化体验的游客满意度等方面,以个案研究为主。但关于西江千户苗寨仅有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探讨,缺少其他方面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因此,为了丰富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分门别类的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探讨,以期为同类民族村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2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距离县城约36 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组成,约有一千多户苗族同胞,故称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是展现苗族漫长史诗的天然博物馆,被称为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正式进行旅游开发以来,西江千户苗寨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民族地区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7]。

2.1 建筑文化

吊脚楼是苗寨特有的房屋建筑,依山而建,一面靠山,三面悬空,整个框架主要采用榫卯结构,将两个构件采用木材的凹凸处进行连接,每个结构之间互相支撑、共同承重,这样就使吊脚楼十分牢固[8]。吊脚楼一般分三层,一层用来饲养牲畜家禽,二层用来住人,三层由于通风效果好,主要用来堆放粮食以及晾晒衣物。二层的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在建造技艺还是实用性方面,吊脚楼都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理念,彰显了苗族特有的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

2.2 民俗节庆文化

西江千户苗寨民俗节庆丰富多彩,有苗年、吃新节、鼓藏节、爬坡节等。其中规模最大、13年才举办一次的鼓藏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节日活动有斗角牛、芦竹会等。吃新节是祭祀祖先、庆祝五谷丰登的节日,节日这天家里的男主人会拿一只红公鸡到田里祭祀田神,并在田里扯上一些秧苞,迎接祖先。苗年就如汉族的春节,每年十月举行,节日里会打糍粑、跳芦笙舞。爬坡节是苗族青年男女择偶的欢聚盛会,有情歌对唱、赛跑、拔河、篝火晚会等活动。这些民族节日是苗族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展现,代表了苗寨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

2.3 工艺品制作技艺文化

苗族工艺品制作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银饰锻造技艺、芦笙制作、苗绣、织锦、蜡染制作等。苗族喜欢戴银,包括头饰、首饰以及颈饰等,其制作技艺非常精湛,一件银饰往往需要数十次的焊接与加工。芦笙作为苗族的传统乐器制作工序繁杂,需要几十道工序耗时20 d才能完成一件芦笙乐器。苗绣、织锦、蜡染作为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图案精美、手法多样,制作技艺也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具有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代表着苗寨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文化。

2.4 服饰歌舞文化

苗族服饰主要以青、蓝、白为底色,女性以百褶裙和银饰为服饰主要典型特征,苗族没有文字,千百年来服饰的变化以及其上的图案充当了文字记载功能,是展现苗族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的象征。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欢快的飞歌、被称为苗族史诗的古歌、以及酒歌、礼歌等,另外还有芦笙舞、铜鼓舞等具有苗族特色的舞蹈,这些都是反映苗族生产生活的歌舞文化。

2.5 医药饮食文化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受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医药和饮食文化。如熏蒸法是苗族特有的医药疗法,这些医疗经验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一部分。苗族喜食酸辣,酸汤鱼是苗寨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肴,另外还有长桌宴、高山流水酒等代表苗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3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3.1 文化体验重形式,未保留文化原真性

西江苗寨文化底蕴深厚,可开发的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然而在目前已开发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存在开发深度不够,文化体验活动注重形式、商业气息过于浓厚等问题,未能充分体现苗族文化的原真性。如苗寨景区内每天都会定时向游客免费表演的苗族歌舞,虽然表演形式多样,但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很多舞蹈已经失去了苗族的歌舞特色,只有一些年长的苗寨妇女演唱的古歌还保留苗族歌曲的文化原生态。同样,作为代表苗族饮食文化的长桌宴,虽然打着苗族长桌宴的旗号,可是实际体验后发现除了酸汤鱼之外,很少有苗族特色菜肴,未能使游客真正体验到苗族的饮食文化,而是为了盈利充斥着商业气息。

3.2 文化体验活动少,游客参与度低

目前已经开发的文化体验活动主要有进寨拦门酒、品味长桌宴、观看苗族歌舞表演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游客参与度很低。比如进寨的拦门酒,只是在门口摆设一些酒品,由于没有相关的活动介绍,并没有多少游客去真正体验。每天都会免费表演的苗族歌舞,虽然座无虚席,但整个表演游客只是被动的观众,也就只在表演结束会邀请观众一起跳舞,参与互动体验。其实,整个苗寨可供开发的文化体验活动还有很多,比如苗绣、织锦、蜡染等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并没有开发成体验活动,所以可供游客体验的文化项目很少,游客参与度低,并没有真正地融入体验苗族文化。

3.3 文化体验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景区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景区,更要重视文化体验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苗寨景区知名度的提高,游客人数逐渐增加,文化体验的基础设施也应该随之扩建。然而西江苗寨的文化体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每到十一黄金周等旅游节假日,具有能够体验苗族特色的苗家乐的接待能力明显不足,一些文化体验场所变得拥堵不堪,从而导致游客的体验质量明显下降。目前西江苗寨已经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主要有白天表演苗族歌舞的铜鼓场以及晚上大型实景演出西江盛典的表演场地和苗族博物馆。其实,苗寨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建设的文化体验设施却很少,比如西江苗寨的银饰、蜡染、织锦等都没有针对性的体验场馆的建设。

3.4 文化类纪念品制作粗糙,缺乏吸引力

西江苗寨景区里随处可见售卖苗族纪念品的商店,几乎家家户户售有苗族服饰、银饰、芦笙等旅游纪念品,但是产品比较单一且制作粗糙,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纪念品并不是传统的手工制作,要么是机器大批量生产,要么是从寨外批发而来。比如,苗族服饰的制作已经完全看不出传统手工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产品。传统手工的苗族服饰都是经过养蚕织丝,最终制成布料,衣服的颜色是蜡染,图案是用手工苗绣的手法绣成,整个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而精良[9]。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用劣质品代替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致使大多数旅游纪念品制作粗糙,缺乏吸引力,失去了旅游纪念品应有的价值内涵。

4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4.1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4.1.1 文化原真性原则

文化原真性是指历史上流传或创造并保留至今,未经刻意改变的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原生态的文化,对文化更好的传承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保护文化的原真性,即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最真实的一面,有利于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同时也能将原生态的文化更好的传播、传承下去。其次,保护文化原真性,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更加优质的、真实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在进行文化体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尽可能地保留文化原真性,注重原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从而促进西江苗寨文化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4.1.2 游客体验性原则

游客体验即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的互动和联系,从而改变自身心理水平并调整心理结构的一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互动的一个过程[10]。”提高游客体验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高游客体验,使游客能亲自感受文化、了解文化,从而产生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其次,提高游客体验,能满足其参与感,游客的亲自体验能更好地反馈其满意度,从而为旅游开发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游客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利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设置体验项目,营造文化体验氛围,通过亲身的文化体验使游客更加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增加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4.2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策略

4.2.1 建筑文化旅游开发

吊脚楼是西江千户苗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吊脚楼不再只是具有居住功能,更具有审美观光价值。首先,可以举办吊脚楼的风光摄影、绘画比赛,使摄影爱好者以及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吊脚楼的旅游开发中,通过他们的作品向游客传播吊脚楼的建筑美学特征和文化魅力。其次,可以借鉴湘西土家族芙蓉镇吊脚楼的开发经验[11],将一些保存比较完整的苗寨居民吊脚楼,改造成家庭博物馆、展览馆、苗家乐等,可以使游客进入吊脚楼的内部进行参观,通过体验原生态的苗寨居民生产生活,更能深刻了解吊脚楼这种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最后,借鉴龙脊古壮寨的干栏式建筑模型设计比赛经验,将其运用到苗寨吊脚楼的旅游开发中来,组织游客参与西江苗寨吊脚楼建筑模型设计和组装比赛,让游客了解并掌握榫卯结构的制造技艺,并能够用榫卯结构制作一些板凳等日常用品,使游客在动手体验之余了解和感受吊脚楼的建造技艺文化[12]。

4.2.2 民俗节庆文化旅游开发

西江苗寨民俗节庆丰富多彩,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首先,对于苗寨民俗的开发,可设置专门的民俗体验馆,如苗族婚俗体验馆,通过一些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介绍和展示苗族婚礼习俗的起源、发展,并设置用于游客体验的道具和场景。其次,对于节庆文化,着重开发爬坡节、苗年、鼓藏节等具有苗族代表性的节日。如爬坡节举行拔河、篮球、情歌对唱、晚会等活动,邀请游客和苗族当地人一起参与其中体验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盛会,对参与其中的伴侣送上代表美好爱情寓意的吉祥物。在过苗年时,将传统的苗年习俗融入其中,邀请游客到苗族本地人家中做客,体验打糍粑、喝串寨酒等习俗,感受苗族春节的热闹氛围。最后,对于十三年才举办一次的鼓藏节来说,不能随时举行,但可将其拍成纪录片或设计有关鼓藏节的大型实景演出,通过镜头或演出,向游客介绍鼓藏节的起源、节日习俗等,从而感受节日文化。

4.2.3 工艺品制作技艺文化旅游开发

西江苗寨民族特色工艺品有苗绣、蜡染、银饰等。由于传承历史悠久及制作工艺复杂,形成了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制作文化。对于工艺品制作技艺文化旅游开发,首先可以创办手工坊,通过技艺人展示与游客参与苗绣、蜡染、银饰等特色工艺品制作的方式,更能让游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其次,可以将其手工艺品制成旅游纪念品,比如可借鉴扬州剪纸将瘦西湖等扬州知名景点作为图案并制成灯罩等日用品的案例[13],将蜡染的图案设计成苗寨特色景观白水河、吊脚楼等,并制成提包、靠垫等日用品。还可借鉴荷兰特色工艺品木鞋的视觉设计将各国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世界风情系列的案例[15],用于苗绣的创新设计。苗绣中除了传统的苗族图腾崇拜的图案,可将各个省市的市花市树作为创新图案,以吸引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银饰制作技艺博物馆,收藏各式各样的苗族银饰、展示苗族银饰的起源、制作过程等。

4.2.4 服饰歌舞文化旅游开发

西江苗寨作为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苗族服饰和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将服饰歌舞文化进行旅游开发,首先,可以通过服饰歌舞展览馆展示,以图片、实物和精品来陈列,但应该摈弃传统的陈列式,展示动态的歌舞文化。比如可以让游客试穿苗族服饰、使用苗族传统乐器,将单纯的参观变成一种交流、娱乐形式。利用科技建立虚拟体验系统,让游客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苗族服饰歌舞的变迁,感受各种类型的歌舞表演,与虚拟人物互动等[14]。其次,可开发舞台型和大型实景演出型旅游产品。对于一般的舞台型表演可增加游客学苗族舞的体验,邀请一些自愿上台的观众学习苗族舞蹈的经典动作。最后,与表演者一起表演,达到游客参与的目的,从而亲身感受苗族歌舞的魅力。大型实景歌舞演出可以借鉴江南印象系列,选择西江苗寨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演出场地,再配以科技手段,将苗族特色歌舞以大型实景演出的方式呈现给游客。

4.2.5 医药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苗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的情况下,开发苗族医药饮食文化,打造养生旅游产品尤为重要。首先,可借鉴藏医药文化旅游开发的经验,在西江苗寨中设置专门的苗医药疗养会馆,利用苗医药打造药浴疗养,并配以苗族滚蛋法、刮痧术、推拿术等自然疗法,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苗医药的养生文化。其次,借鉴瑶族药材种植园和旅游相结合的经验,打造西江苗寨苗医药材种植基地,由专业人员带领游客亲自采摘、辨识药材,并学会与苗族特色菜品搭配,亲手制作出美味养生的苗族特色菜肴[15]。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游客参与的乐趣,更能深刻地了解苗族医药饮食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医药文化主题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珍贵稀有的药材录入系统,让游客身临其境了解苗医药相关知识[16]。

5 结论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是提升地方吸引力,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举措。本文研究了具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西江千户苗寨,以体验旅游的视角,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体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每种文化资源提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原生态的文化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使游客体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所以保留文化原真性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尤为重要。第二,开发文化体验项目、注重游客体验性,通过亲自参与有利于游客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第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分门别类的进行文化旅游的开发,更具有对策针对性。

猜你喜欢
苗寨吊脚楼西江
民居摄影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
山城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
吊脚楼“直木匠”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