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上海海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204)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大会上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立足当代中国,回首建党百年峥嵘岁月,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需要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基本逻辑。
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充满信心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
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关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救国救民,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命运,挽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无数的志士仁人和各式各样的政治力量冲锋呐喊,各种改革运动不断进行,各种救国主张轮番出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改良的,也有比较激进的,但是都不灵,都以无奈收场,没有一个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我国急需新思想引领救国运动,急需解决新制度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引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工人运动的密切联系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之后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格局。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地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照亮了理想之光,作为梦想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并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特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总趋势,“资产阶级革命的亡国就如同工人阶级的胜利一样不可避免”,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造就了理想之星。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百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奋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进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深入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河重整,百废待兴,我们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建设的重大历史考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也是对我党的重大考验,但仍然需要来自时间的检验。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完成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衔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的社会变革与进步,实现了一穷二白的东方人口众多的大国大踏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时期至党的十八大,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国情实际结合起来,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接续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 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它能够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事物和现象,从而具有极为广大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更加宏大开阔的视野来观察社会。对我们来说,这种宏阔视野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的帮助。马克思主义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中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从局部的变幻中把握住总体和大局。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正处在加速演变的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原则为我们科学把握和澄清这些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发展高高树起了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明。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引我们发展的旗帜。不论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失去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掌握了这一本领,就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不会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它指导实践的威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将继续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