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海省委党校70年来干部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创新

2021-11-27 22:13杜建军
攀登 2021年4期
关键词:省委党校班次党校

杜建军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党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党干部的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等重要培训任务。在栉风沐雨与党同行、与时俱进精心育才的70年光辉历程中,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以下简称“省委党校”)在经历从青海干部学校、青海省初级党校的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特点,跟随不同发展形势需要和培训需求,始终紧扣工作大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省委党校以服务干部健康成长为己任,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的事业培养出了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开创了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辉煌业绩,已经建设成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干部教育培训红色学府。

同频共振,夯实基础谋发展。从1951年建校之初到1966年,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需要,省委党校紧扣省委发展要求,紧盯社会培养需求,积极探索贯彻党校办学方针、体现党校办学特色的有效之路。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办学,坚持以“面向学员,一切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总体思路,实施以理论教育为主、结合政策教育的教学理念。严格贯彻落实“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的教学方针,把努力提高干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培养目标,承担政治、文化双重培训任务,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有效提升了干部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了政策观念、组织观念、党性观念和纪律观念。15年间,先后开办了土改训练班、政治班、文化班、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高干自修班等班次,累计轮训学员8,165人次,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常识、谦虚谨慎、品质高尚和党性坚强的初级领导干部和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理论骨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班次、长短结合的办学体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峥嵘岁月,求真务实争突破。省委党校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冲击之后恢复重建,直到1990年承担完成了以拨乱反正为中心内容的干部轮训和以基本理论武装干部的培训工作,实现了干部思想、政治统一的任务后,按照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要求,始终坚持党校是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校的正确办学方向,以成为省委的理论基地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助手为建设目标,制定正规化教育实施意见,明确基本框架和具体措施,加强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

一是规范班次设置。采取长期培训班与短期培训班次相结合、轮训与培训相结合、主体班次与专业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了民族干部培训班、理论干部培训班等长期班次,以及县级领导读书班等短期班次,累计轮训学员4,375人次。二是规范课程设置。突出教学重点,坚持理论教学为主,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强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武装干部,提高学员思想水平和党性作风锻炼,累计开设各类课程68门。三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发挥教研室主体带动作用、学员自主学习自觉作用,以“走出去”开辟第二课堂、聘请专家“请进来”授课和电化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强化教材辅助作用。自编经典著作选读、专业课和科学文化课等教材31种。经过实践,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课、其他各类学科和基础课相配套的教学体系。学习内容集中、学习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明确、长短培训相结合、教学方式多样的办学格局,为青海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大专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正规化教育新阶段。

弦歌不辍,担责奋进再发力。1990年,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召开。省委党校根据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按照“三个阵地、一个熔炉”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总结办学经验,调整和建立新的教学格局,以把党校办成以党校教育为主、多功能、综合型的干部培训中心为建设目标。结合兼办青海省行政学院和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后培养对象范围扩大、层次增多的实际,以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首要任务,主动探索“一校两院”模式下的办学方式、教学规律和发展特点。主要是规范主体班次和学制学时,明确研究班、进修班、培训班学制时长,保证学制有长有短、长短结合。改革专业设置,立足服务青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合理设置短训班、专业学历培训班,努力培养各类急需的专业人才。改革教学内容,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建立六大系列课程,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结合”的教学新体系。创新教学方法,采取“走出去,把课堂搬到社会”“请进来,把社会搬进课堂”“引导学员互教互学”等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以专业课为重点先后编写出版11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总之,在夯实新时期发展力量的基础上,省委党校始终坚持把教学摆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服务党的基本路线和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为目标,深化巩固提升,强化改革突破。在班次设置上坚持稳定主体、长短结合、脱产与函授结合,创办了研究生教育和函授教育,累计培训学员10,928人次,函授教育在册学员10,100余名,招收在职研究生363人。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党校特色,形成了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为重点、各种新知识为辅助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自学和读原著为主、加强研讨,探索“启发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不负韶华,继往开来求创新。省委党校认真贯彻2000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认真落实“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新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设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以“三基本”“五当代”为教学内容的新框架。推行“单元教学负责制”“2+X”研讨式教学、专题招标试讲制和“菜单式”教学方法,举办首届全省党校系统“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会”,提升专题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按照“控制规模,保证质量”原则,严把在职研究生、函授和脱产大专、走读本科等学历教育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首次举办国(境)外培训班,迈出对外合作办学新步伐。5年来,累计培训学员17,117人。进入“十一五”时期后,省委党校积极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树立“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现代化”办学理念,弘扬“忠诚敬业、求是创新”的校院精神,紧盯党和国家大局,紧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改革发展稳步实践,认真贯彻“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创新意识推动教学工作高效发展。

一是实施教学品牌战略,落实“确立学科体系建设规划、狠抓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创新、着力深化研究式教学、大力推进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索和构建教育培训新模式”的目标任务。二是组织开展班次结构和质量品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工程,举办重大会议精神轮训班、少数民族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等高层次有特色班次。组建“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与应急管理”等12个教学项目组,新开发专题447个。三是实施培训轮训模式转型,推行小班研修,采用“咖啡论坛”“行动学习法”“桌面推演”“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法,实行专题招标试讲和教学督导制度。累计培训轮训学员18,955人次,培养在职研究生937名,开展计划外培训1,491人次。四是加强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主干学科、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为一体的突出“一校两院特点、彰显青海特色”的学科体系。校院教学工作基本实现了由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相结合的转变,从传授式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培训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省委党校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共中央党校授予“影响中国—党校艾滋病政策倡导杰出贡献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奖”。1项教学专题获中央统战部“全国统一战线干部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称号。校院成为了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成为了各类人才学习理论、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活力创造中心,迈入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关键时期。

倍道兼行,凝心聚力精觅索。“十二五”时期后,省委党校不断深化对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党校“一个中心,五个方面”、行政学院“一个核心,三个重点”、社会主义学院“一个主题,五个方面”教学布局,提出“建设青海有特色、高水平干部教育学府”发展目标。按照“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干部成长”总要求,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为目标,突出教学培训中心地位,深化教学品牌战略,着力推进班次、课程、教材、学科和队伍“五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优化班次设置,完善班次结构,明确培训目标。按照巩固主体班次、拓展计划班次、健全常规班次的思路打造特色品牌班次,重点打造了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公务员培训班、藏语口语强化班等富有特色的班次。形成了分类科学、层次合理、长短结合、多元互补的班次格局。

二是优化完善教学布局,紧紧围绕政治理论、党性教育、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省情研究、共识教育、政策法规等主题,丰富“511”课程体系建设,成立15个教学项目组,开发320个新专题,评选出“十佳”专题80个,“优秀专题”30个。其中2个专题分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优秀教学组织奖和优秀教学专题奖;2个教学专题入选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精品课程;1个专题获中央党校优秀资源片奖;49个专题、9个优秀教学案例、12个优秀课程入选国家行政学院“行政学院系统特色专题班次汇编”和“行政学院系统优秀课程(教学案例)汇编”;2个专题入选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精品课程;7个课程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6个专题荣获2011年全省干部自主选学优秀课程。

三是推动教学方式创新。深化讲授式、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结构式和行动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积极开发拓展训练、应急管理、心理调适、电子政务、媒体沟通等实训课程。建立15个教学实践基地,延伸培训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自编《安多藏语实用读本》《康巴藏语实用读本》等8部教材。“十二五”时期累计培(轮)训学员47,101人次,首次获得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办班规模、层次、数量和质量均迈上了新台阶,教学工作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坚守初心,追求卓越创新绩。“十三五”时期,省委党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责使命和任务要求,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学府意识、阵地意识、智库意识,以建设“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为目标,以“人人是教师,事事是教学、处处是课堂”的全要素教育理念,坚持高标准办学,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全力推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班次、课程、教材、方法、队伍、管理“六位一体”建设为基本的“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打造“用学术讲政治”示范课,组织开展“学术含量再提升”活动,打造8门“用学术讲政治”精品示范课。4门课程和5门课程分别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和青海省委组织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全省好课程,1个专题评为全国行政学院首届精品课优秀课程奖,2个专题获第三届全国社会主义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色课程奖,16门课程入选全国校院系统共建共享网络优秀课程。

打造“大教务”教学管理体系,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优化整合主体班次、部门及行业班次和在职研究生教育三者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大督导”机制建设,建立督导工作制度,修订完善教学督导表,定期研判教学督导问题,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和经常性督导。优化课程体系,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主线,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独立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课程模块,开发完善总论课程5门、分论课程32门、特色课程13门。聚焦主业主课,严格落实“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教学安排比重不低于总课时70%、20%”的规定,编写《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试行)》《全省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大纲》《全省党员教育培训大纲》。打造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课程模块为核心,综合党的理论、党性教育、重大战略与决策、干部能力提升、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学科名著导读、国情省情等七大教学模块为一体的“1+7”模块化课程体系。

启动实施教学创新项目,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培训项目建设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累计开发专题172门,新编教材26部,开发培训项目7个,新建教学实践基地11个。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系统构建集研究型、沉浸式、互动式、行动学习法、情景还原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发“三微课堂”“聚力工坊”“小班研修”“问诊式”“四副眼镜法”“四同群众观念教育”等教学方法,推行说、写、思、动“四位一体”学员培训新模式。积极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打造“县长、县委书记讲堂”,先后341人次上台授课,打通领导同学员互动交流“最后一公里”。开办“青年教师讲堂”,共举办96期,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打造青海党史教育展馆,先后有80余个班次5000名学员和150余家单位10,000名党员干部接受党史党性教育洗礼,被青海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62期,培轮训学员66,972人次,为建校初期的8倍,这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1.47%和22.7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青海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深入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持续推进“一优两高”,在新的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关键五年。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校院教学工作将因势而谋、主动作为,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任务、担当新使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旋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续佳绩。

猜你喜欢
省委党校班次党校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长亭印象
考虑编制受限的均衡任务覆盖人员排班模型①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基于分治法的多班次考勤管理算法
科学“立制”,促进干部“自愈”——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岳东峰谈凤翔做法的创新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安徽新四军研究文库》交流会在省委党校召开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留住那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