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茜 余厚洪/丽水学院
近年来,乡村正处在大发展的格局中,尤其是民族乡镇更是获得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乡村发展进程中,乡村档案作为富有地方性的乡土社会信息资源,因其蕴含丰富的知识、历史、社会、文化价值,无论是对乡土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导引,无论是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推进还是对乡村经济产业的促进,均属于不可或缺之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新审视乡村档案资源,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对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推地方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龙泉竹垟畲族乡位于浙闽赣边境,距离景宁县城30公里,有罗墩、金田、际上、良溪、红坞等5个畲族村,民族风情浓郁,赋予畲乡发展以独特内蕴。畲族乡村作为畲族档案资源的保留基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想方设法跟上时代潮流,将形成于过去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当下。本文拟以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为例,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主要渠道及优化路径。
畲族档案是探究畲族乡土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作为一种重要的“配置性资源”,是“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1]。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龙泉竹垟畲族乡的畲民形成并留存下了文字、符号和声像等形式多样的档案。畲族档案资源包括谱牒祖图档案、歌言抄本档案、仪俗文书档案、契约账簿档案、传说故事档案等[2],较为清晰、完整地载录了畲族诸多讯息,对其开发利用有利于勾勒畲族社会历史发展图景的复杂性、多样性,有助于再现畲族历史社会生活的鲜活性、逼真性。
畲族档案是历代累积而成的文化汇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畲族歌言抄本内容涵盖族群起源、始祖事迹、恋爱婚姻、生产劳动等,以七言或五言句式为主,时有生造字、特殊符号夹杂其间。又如,畲民在“祭祀”“度关”“做功德”“请夫人”等仪俗活动中形成的文书,关乎人之生死、病伤等多种情况,文字与符箓合于一体,颇具神秘色彩。加之畲族能歌善舞,档案记述与仪俗生活相互印证,有利于从文本开发转向娱乐性开发,在乡村振兴中呈现可持续的开发潜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龙泉竹垟畲族乡并未像其他一些地方单纯“追求高关注率和高经济回报”而出现乱改家谱等“胡编乱造”现象[3],这是因为畲民始终怀有敬畏先祖之心。如《祖图谱序》所言“不画祖图为供奉者,谓之不孝,不修敕书族谱者,谓之不顺”[4],畲民对族群始祖及祖图谱牒相关历史背景极为尊崇,自然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眷顾。换言之,隐于档案中的行为逻辑本身蕴含了孝悌伦理等深厚内涵。
为了推进竹垟畲族乡的发展,当地干部群众一条心,明确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发挥自身对畲族档案资源充分了解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如,畲族祖图作为民族圣物,畲族谱牒作为传家至宝,本不可轻易示人,为了乡村振兴,畲族档案持有者纷纷主动“献宝”,并且成为档案开发的核心主体。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当地加快进度全面梳理档案资料,充分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畲族档案资源本身的公益性、非营利性与乡村振兴产业化开发所产生的效益、盈利形成了良性互动。
龙泉竹垟畲族乡利用多种渠道开发畲族档案资源,使得当地在具有浓郁畲族风情的特色化发展中获得了广泛关注。
龙泉竹垟畲族乡罗墩村畲民完好保存着“雷氏祖图”,由30余幅连环画组成,画面斑斓庄严,人物生动古朴。畲族谱牒中记录了蓝雷钟盘四姓子孙繁衍和迁移居住地的历史实况,可引导后代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价值,能起到和睦亲族的作用,具有民族凝聚的伟力。在罗墩村调查时了解到,畲族先有盘、雷、蓝三姓,钟姓为赘婿,盘姓现已无从可考,四姓一体的畲族姓氏文化仍有很强的认同感。
在罗墩村文化礼堂展示的畲族祖图复制件,画中内容与畲族史诗《高皇歌》相呼应,生动描述了畲族族群源流与迁徙过程,比纯文字的畲族谱牒和《高皇歌》更易被人理解与接受。竹垟畲族乡的街巷两侧旗帜上书有畲族四姓,均为篆书字体,显得古朴端庄。临街墙上彩绘色泽艳丽、引人注目的3D凤凰图腾,横溪中依照畲族图腾凤凰形象设计的水上梯田,将畲族元素清晰地得以具象化呈现。
仪俗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5],龙泉竹垟畲族档案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畲族婚嫁仪俗档案。从档案中可知,畲族素有招上门女婿之俗,在龙泉竹垟畲族乡习称“喊儿”。当地注重展演畲族婚嫁仪俗,且特意设置了一些让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如,新郎到达新娘家后,新娘邀请家人喝绿茶,请伴郎喝宝塔茶,之后由伴娘请伴郎喝米酒,接着伴娘献上畲族舞蹈,再由伴娘、伴郎对歌。新郎三挑盖头后,新娘要展示“留筷子”“衔千金”等仪式,既表示不舍离家、祝愿家业兴旺,又祈愿给夫家带去富贵。畲族婚嫁表演十分热闹,能充分调动游客观看和参与的兴致,从而更好地体验、了解畲族文化。
畲族歌言作为“一种叙述和记载”,堪称畲族“文化符号象征”[6],其间载录了畲族的思想观念、行为惯习。在龙泉竹垟畲族乡,畲民喜欢用唱山歌代替语言交流,彼此沟通感情;以唱山歌谈论时事,扬善惩恶分明;用歌声传递智慧,相互比睿斗智。竹垟畲族乡至今仍有不少创作歌言的老人,他们随感而发,内容和文字质朴简单,传递古老淳朴的情感。畲族歌言运用于祭祖、婚嫁、教育等方面,通过歌言来纪念歌颂始祖的英勇无畏,通过歌言传唱来告诉下一代关于畲族的起源和发展,教育下一代要做一个忠义孝顺的人,给予年轻人心灵的启迪。
以畲族档案记述为依托,综合从历史上传承沿袭下来的仪俗活动,龙泉竹垟畲族乡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三月三”活动。每到农历三月初三,畲民穿上民族盛装,对唱山歌,载歌载舞,制作乌米饭等美食,开展押枷、摇锅、稳凳、蹴磉等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如,根据畲族祖图所描绘的情节,结合畲族史诗《高皇歌》,在节庆时排演关于始祖盘瓠英勇事迹的歌舞表演,借此传承盘瓠传说,共同纪念先祖,从中汲取力量,加快建设步伐。当地利用已有基础设施,搭建畲歌表演舞台,提供传唱和创造畲歌平台,通过独特的节庆氛围吸引游客到畲乡参观游玩,感受畲歌魅力,感受畲族人民对祖先的无比怀念、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此外,龙泉竹垟畲族乡在夏季八月中旬举办“洗井泼水节”,洗井是竹垟畲族的古老传统,源于畲族居住在山上,生活用水依赖井水,井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所以固定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清洗水井,再放入茶叶和小鱼。如今竹垟畲族乡村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但始终不忘传统,将“洗井节”引申为“洗井泼水节”,把贯穿村庄的横溪作为清洗的“井”,每年对其进行清洁保养,放养溪鱼锦鲤,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古老传统。
畲族拥有悠久历史,其文化多姿多彩。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畲族与汉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中走向融合,但又始终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性,尤其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独特的婚嫁习俗。据档案史料记载,畲族迁徙分布于山区,通常在深山荒地中开拓新的家园,一般是几户或几十户在山上聚居成村,插花式生活于汉族村落的包围之中,亦有与汉族交错杂居于一村者。在龙泉竹垟畲族乡,畲族与汉族平等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现建有记录畲汉融合发展过程的畲汉文化长廊,代表畲汉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同心圆”亭,其中包含了对畲族档案资源中关于畲汉融合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再现。
概而言之,龙泉竹垟畲族乡对畲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非纯粹采取绝对意义上的经济开发模式,而是较为充分地揭示畲族档案中的历史文化,不仅加强了畲族谱牒祖图的保护和阐释,促进了畲族歌言的传承与创新,而且结合当地建筑、文艺、风俗等发展乡村旅游,大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龙泉竹垟畲族乡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从长远来看,畲族档案资源整体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仍有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强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多管齐下、优化路径。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可能采用“同质化”的“一种模式、一种框架”,对于龙泉竹垟畲族乡而言,必须着眼于当地的“本土特色”,更多地“关注乡风乡俗及相关的人与物”[7]。在畲族档案资源中,有许多反映当地老艺人、老工匠的传统工艺,若能对其进行发掘整理,让新时代的工匠们进一步明确传统乡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规划思路,则可彰显原汁原味,还能节约资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妨将当地的祠堂、古民居、廊桥等承载着乡土记忆的照片、视频档案进行展示,为重构过往时代的事件提供现场化的观感。
龙泉竹垟畲族乡作为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应着力挖掘畲族婚嫁仪俗、畲族对歌、畲族彩带技艺、畲族传统体育等档案资源,致力于“节庆经济”“体验式生态旅游经济”的对接融合,探索本土旅游业态发展新模式。与此同时,通过上门走访畲族老人,以口述访谈、音像摄录等方式,建立畲族新创民歌档案,记录畲歌乐谱和畲音,编制畲族歌言教本“存下来”,通过对歌等方式“唱出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档案记忆展演不能停留于“浅表层”,需要通过档案挖掘,进一步展现乡土社会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等。在畲族档案资源中,包含着耕读传家、慈孝传世的好传统,畲民始终秉承向仁向善的好风尚。如,利用畲族“洗井节”档案,在人们产生普遍的现代性怀旧之时,利用“井”等具体实物和文字宣传,让当地人加强对过往的珍视,从中回想、品味存在的幸福感。在这方面,笔者非常期待竹垟畲族乡利用畲族歌言、始祖信仰等畲族档案资源进一步开发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并积极促成与周边地区其他产业的联动,亦即不只是简单地将畲族文化通过环境和表演予以展示,而是用独特文化吸引游客,带领周边共同发展。
深入挖掘畲族独具魅力的档案资源,能够有效传承发展畲族文化血脉。从畲族档案中可知,畲民一方面对“追逐利益”进行压抑,一方面对“善行义举”极力赞颂[8],在恪守诚信、互惠互助、重义轻利、以孝为本等方面具有伦理内涵。尤其是分关书,充分体现了畲民“分家不离心”,能够看出畲民对先祖的尊敬崇拜和对家族的认同。此外,许多关于山场林木保护、农田灌溉分水等内容,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美化沿溪景观等具有重要指引意义,有利于将纸上生态转化为实景生态,有助于延伸出“石臼生花”的诗情画意,让“好风景”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好钱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将档案文创产品研发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例如,根据畲族档案资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排演“祭祖”“三公主”等的文化节目。
更重要的是,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紧扣当前文创设计的时尚追求,以令人爱不释手的样式作为呈现结果。目前,竹垟LOGO、小畲哥小畲妹形象文化,设计出了系列文创产品,但是在内涵挖掘上仍不够深入,档案部门可与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或社会力量进行合作,通过对畲族档案资源的研读分析,提取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通过具象、嫁接、组合等各种手段,进一步促进畲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制作与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品牌包装,助力当地农特产品转化为文旅商品,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的内涵和附加值。
通过进一步开发利用畲族档案资源,竹垟畲族乡的旅游能够有效改变简单“吃住玩”农家乐模式,逐渐朝着认识文化、怡情生活、延伸链条、提升价值等方向转型升级。针对畲乡冬白酒、蜂蜜、李子干、杨梅干等土特产,可通过畲族档案资源开发赋予其新的意义,进而借助乡村经济振兴加快畲族档案资源的发掘与整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要有“文化带”意识,准确把握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将其当作独特的“点”置于龙泉竹垟畲族乡传统文化生成的时空背景之中,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需要紧抓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有利机遇,以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文旅融合模式为重要抓手,激活畲族文化传承密码,注重“畲之旅”品牌建设,采用集锦荟萃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有效整合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创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思路,打造成乡村旅游的快乐“驿站”和别样“秘境”。
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要建立精准服务机制:一是“文旅化”机制。走文旅结合之路,让人们畅游畲族山水,体验畲族民俗,听特色民歌,品畲乡美食,感受畲族乡风文明。二是“现代化”机制。采用2D、3D数字动画技术,通过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畲族乡村记忆场景,有效实现畲族档案资源可视化。三是“合作化”机制。与当地文化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畲族文化注入活力,成功将节庆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畲族文化是畲乡振兴的灵魂,如若缺失了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其发展必定是没有生命力与持久性的。畲族档案资源蕴含着畲族独特的文化和思想,通过深入挖掘畲族档案资源,既能对畲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又能传承、发展畲族文化血脉。
畲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从档案本身蕴含的知识出发,去追溯民族发展历史,去回望过往的社会情境,进而探知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利用畲族档案资源,将其叙述意图和盘托出,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塑造档案“有内涵”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