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宏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开设新闻传播专业,但是高校在新闻教学理念和新闻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不够完善,这导致我国的新闻行业不能快速地发展,也影响新闻传播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当结合媒介融合背景,对目前新闻传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新闻传播的改革思路和对策,进一步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
一些高校使用的传播专业教学用书比较陈旧,书中的理论跟不上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需求,而且不能为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这都影响学生基本功的养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高校的一些教师也缺乏专业素质,很多教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缺乏新闻实践经验,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新闻传播学习的热情。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在新闻传播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显然这些教育观念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需求。很多教师以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和深浅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行判断,忽略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导致很多新闻专业人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掌握新闻领域的价值,其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判断。此时培养的新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很容易出现消极和失落的情绪。[1]
目前,一些高校开展的新闻传播教学工作,采用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导致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完全脱节。而且部分媒体在人才招聘上与高校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此外一些新闻学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文学的思维开展教学工作,导致新闻学教学变成文学教学,显然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获得新闻传播素养,其对未来的工作内容也缺乏正确的认知。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高校开展的新闻传播教学工作应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并利用先进的设备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样能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开展的新闻传播教学工作和人文学科的教学雷同,只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而且高校的教学设备陈旧,缺失实训中心、演播室等专业的平台,这些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现代新闻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新闻传播受众逐渐分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人们习惯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逐渐完成碎片化的变革。因为现代社会的节奏比较快,人们不仅可以在空闲时间进行新闻阅读,因此新闻传播为满足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新闻传播的碎片化发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调整新闻的获取时间。[2]
目前每个人都可以对新闻进行加工、修改和传播,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如视频采访、稿件撰写、纪录片、社交言论等,都展现出新闻传播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人们可以根据新闻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点评,也可以提出对新闻的各种看法,由此人们能从各种渠道接触新闻,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人员严格把握新闻内容的真实和准确程度,避免引起严重的社会舆论。
每当发生突发事件,我国很多媒体平台就会发布大量的新闻信息,让人们了解真实的情况,这也体现出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采用优越的5G技术与各种新型设备,构建完整的新闻采编通道,让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与前因后果,保障人们最基础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主流媒体也能保证新闻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随着平台的不断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实现信息交互,比如微信和微博等app,人们可以在信息交互中获得很多新闻内容。因为人们拥有传播的参与性意识和主体性意识,所以人们在互动中,能提升新闻的社会价值。新闻传播者可以对人们的互动内容进行回复,并对人们的疑惑进行解答,这能提升新闻传播者的技能,也能了解人们的各种喜好。每个平台有更多的新闻受众,新闻传播者可以针对某一个新闻内容,收集人们的看法与建议,并基于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对新闻进行后续跟进采访,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传播新闻事件,解答人们的疑惑,保证新闻传播的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这种方式显然能加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帮助新闻媒体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充分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无形中帮助部分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现如今,普通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撰写日志,可以通过微博评论栏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发起网络群聊,这样就能对任何人进行新闻传播。因此,新闻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单向传播方式,而是由人们与专业传媒机构共同参与的传播,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结合。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闻媒介的融合功能也在逐渐增强。无论是接收新闻还是发布新闻,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普遍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并且在终端介质上,实现听说读写录的自由组合。[3]
在以往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媒体在获取信息时,主要是政府机构或者企业组织等提供,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发布也是由专门从事该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负责的。尽管有许多新闻媒介,新闻媒体也开设了热线电话和来信来访渠道,以便及时收集更多的新闻。但是从数量上来看,与前者相比,相差较大。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人们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其通过手机、博客等,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其中,甚至在许多现场新闻报道信息,都来自于普通民众,而不是由职业记者进行报道。
因为新闻工作者要面向全社会的新闻受众发表新闻事实、看法以及评论,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新闻事件,因此新闻工作者是社会思想潮流的引导者,对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高校要对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引起重视,用优秀的思想武装新闻传播人才的头脑,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中外记者优秀事迹,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格调、有深度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新闻传播作为年轻的学科,应焕发自身的活力,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和教学资源,不应局限在单一讲授的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差异化培养,实现高效的项目驱动教学和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建立新闻传播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有很多实践机会,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在众多的项目中,明确媒介融合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新闻行业的发展前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各个高校应当制定完善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新设备和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未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各高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高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建构,补充实训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要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大力培养学生新闻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助于其适应未来的工作和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还要把务实作为新闻传播教学理念,强化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满足企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诉求。各高校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新闻传播教学改革:一是开展若干新媒体前沿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新闻领域优秀的传播作品和平台,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相应的指导,这样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积累丰富的新闻传播经验。二是构建新媒体实训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感受一线新闻工作者的业务难度,也能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媒体记者的需求设置平台训练内容,比如可以设置短视频制作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制作短视频、剪辑等能力,都有利于学生未来开展新闻采编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应以融合性思维培育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从艺术性、心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中汲取养分,实现跨学科领域的教学。既能建立完善的传媒理论体系,也为网络与新媒体拓宽自身理论研究提供机遇。高校应当尽快实现新媒体理论体系的建构,对经典理论的适用性进行重新审定思考,寻找新的研究视角,阐释新闻传播理论的新路径,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视野,这也能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提供动力和支持。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应当结合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目前新闻传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新闻传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未来新闻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高校应当积极与各种企业和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教学内容和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切实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