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雅,张 凯
(1.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署),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主要教育阵地,其人才培养应当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发展方向,迅速且贴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往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时课程改革的趋势倒逼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型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目前在线上MOOC学习加线下SPOC学习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深度学习的实训基地建设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MOOC+SPOC”深度学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转向、发展趋势和多元模式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都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线上线下混合深度学习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因此,需要以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已建项目的经验为基础,构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又具有高校特色的教育体系。
学界对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经历了实验室+校办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几个典型阶段,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地建设模式、运行、管理三大方面。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沈华锦等从高职院校自身、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以及政校合作四个角度提出了四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1]。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校际共建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王良春介绍了“订单式”模式,即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在实训基地中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同时也介绍了“双挂牌”模式,即高职院校在合作企业挂牌建立职工培训基地,企业合作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2]。
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姜大源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经验[3];廖小春认为应当必须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功能,处理好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联动;姚海清认为可以借鉴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运作方式来指导中国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4]。
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吴樱樱认为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管理模式;冯旭敏等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系统化、体系化[5];陈林德等认为职业学校内的相关专业应当建成类似企业经营方式的实训基地,按照“一一三三”模式进行一体化管理[6];曲岩等认为应当探索通过基地信息化建设提高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7]。
国外的实训基地作为实训类教学的主要场所,都极为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教学,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模式,具体如下:①美国的CBE模式。CBE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是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受教育者通过在社区学院中的学习掌握职业教育中的技能。②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指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③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该模式是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该模式的核心在于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的本位,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场所,只有少部分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该模式的意义在于大量的实践工作能够使受教育者迅速掌握实训技能。TAFE模式将终身教育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使澳大利亚逐步成为学习型社会。④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实训教学模式是博采众长、自主创新的一种模式,教学计划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而制订的,其教学计划的安排也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制订,教学计划的安排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理论。
梳理当前对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文献可知,当前国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从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存在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不够系统,多为宏观层面的研究居多,具体实施及范例较少的问题。国外的实训基地研究主要以不同国家的模式为研究趋势,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实训基地需要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不同国家的社会特点、教育模式、所处社会阶段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应当综合考虑国情、社情、学情和学生特征,探寻出一条具有本国本区域本学科特色的深度教学实训之路。
当互联网+扩展至教育领域后,线上线下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式成为混合教学的主流,基于“MOOC+SPOC”深度学习的实训基地应当构建与师范生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当前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型的课程体系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基地建设依旧按照学科体的模式进行,排布多采用“工序分散”原则放置,给教学实践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直接导致课程的实训环节无法正常实施。同时要构建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师范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带来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行动导向教学需要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实践学习,需要实训基地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灵活,能够将所有实训资源整合调配,灵活使用。
教学型实训基地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一般教学型的实训基地都在校内的仿真实训基地展开,对于师范生的“MOOC+SPOC”深度学习实训基地,需要依据相关师范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来对具有实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安排。校内教学型实训基地模式的教学改革提高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建立使课程的教师能够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关键性联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职业能力。
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高校和社会结合,将高校的理论和社会的资金资源融合,利用高校的实训基地,面向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改变高校单纯依靠“输血”的生存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与社会的生产服务对接。高校拥有相对较为先进的实训设备,但缺乏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型教师,与社会对接可各取所长,相得益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在教学上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能够将社会中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带进课堂中,使学生在课程教学的同时直接与社会上的企业对接,完成部分实习目标。教学生产型实习基地能够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线的实践性专业人才作为高校实训基地的外聘师资力量,也能够将企业先进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生产技术应用于实训基地的教学中。
一般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建立在校外的,具有营利性质的实训基地,一般由校企合作作为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的主要实现形式。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先进的设施设备,最为贴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方法,拥有掌握高精尖端技术的专业实践人员,由此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接近社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体验,形成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因此,校外的生产型实训基地也是能够将“MOOC+SPOC”结合的校企合作结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线上(MOOC)和线下(SPOC)结合的深度学习实践型课程越来越受到应用型本科教学和就业企业的青睐,因此本文在梳理“MOOC+SPOC”深度学习实训基地的研究现状后,对实训基地的多元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不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提供线上线下深度学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