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芳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推进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化建设。
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是指让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变得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让辅导员真正成为一门职业。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意味着让辅导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使辅导员队伍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指把辅导员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1],让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人,经过系统的专门的培训,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作用至关重要。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一线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推进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2]。
(2)是应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复杂化的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涵、使命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深刻的变革,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面临着困难学生帮扶、学生心理问题骤增、就业压力增大、血学业问题以及网络思政等各方面的难题,这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变得日趋复杂和多元化,这就需要辅导员队伍顺应时代要求,不断的加强科学化建设。
(3)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新时代的辅导员承担着多种角色,不仅是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也是国家和学校政策的传播者与执行者。辅导员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益友。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解惑者,更要做学生梦想的领航者。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强化理论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实现自身更为长远的发展[3]。
在辅导员“入口关”上,目前许多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一般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但是对于专业往往没有限制。基于这种招聘机制,许多高校选聘的辅导员虽然在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素养方面比较扎实,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如果他们没有经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岗位培训,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话,就很难真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入脑入心,最终必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
在辅导员培养方面,首先,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焦作大学为例,对辅导员开展的专题培训比较少,每年一次的暑期培训并不能完全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要,校外培训也无法覆盖到每一位辅导员。其次,在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和晋升体制方面相对滞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晋升转岗等关系辅导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明确,辅导员难以产生身份认同感,会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短干长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辅导员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在年龄、学历等方面呈现不合理状态。如表1所示,笔者对所在XX大学的辅导员配置情况进行了统计,目前全校共有58名专职一线辅导员,其中仅有6名为事业编制,这样一来队伍的流动性就比较强;从学历来看,具有硕士学位的仅18名,整体学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很难在短时间见成效,一部分人往往把这份工作当成跳板,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难以产生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有机会,可能会转向专职教师、管理人员或其他岗位,从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进而难以实现整个队伍的科学化建设。
一些辅导员平时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和学生管理,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在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方面并没有发挥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还不够,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工作方面,缺乏品牌效应和创新意识,对于自己开展的工作,不能够进行包装整合,形成工作品牌在全校范围推广。
在调研中发现,辅导员在应有的工作职责方面做得仍有欠缺,更有甚者对八项工作职责内容还不明确。通过调研,发现辅导员在工作中多数承担着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工作,其他七项工作职责涉足不深,尤其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除了这八项工作职责以外,辅导员还扮演了多种复杂的角色,许许多多职能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工作和突发事件等往往都推到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成为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实施具体工作的工具,会议、培训、事务性工作繁杂,迫使辅导员成为职能部门的办事员、学生的保姆等。这些不仅弱化了辅导员本身的工作职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辅导员没有精力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动力去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的长期发展也受到限制。
辅导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教育部43号令对辅导员的工作作出了要求,辅导员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首先,是政治强,这是放在首位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政治原则、方向和立场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其次,是要业务精。辅导员作为一项工作,工作业务能力必然是重要的,想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再次,是要做到纪律严,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服从组织纪律和安排;最后,是作风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更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引领者,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工作中能够做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对学生要求有责任心和爱心[6]。
培训是辅导员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推进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发展,高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系统化培训机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培训规划,把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确保辅导员每年都能够参加一定数量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还可以组织辅导员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到红色革命基地和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通过交流学习来拓展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成都。首先,在辅导员队伍管理方面,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个学院都参与进来的工作机制。整合全校上下各个方面的资源,在辅导员管理上形成强大的合力。其次,要深入到辅导员队伍当中去,定期举办座谈会、沙龙等,听取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指导他们做好学生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纳入学校的考评体系,把它作为学校考核各学院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定期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