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2021-11-27 13:33:58黄彩勇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政策

黄彩勇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公安局,江西 宜春 336100)

目前,乡村脱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各级政府部门在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相关指示精神基础上,开始着手进行乡村振兴发展的尝试。要想实现乡村的真正振兴,就需要将巩固脱贫成果与振兴经济发展相结合,避免返贫情况发生。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任务,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原则,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制度及机制,做好刚脱贫群众的帮扶工作,并大力振兴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及绿色生态经济,以尽早达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本文对当前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巩固攻坚成果基础上充分开展乡村振兴发展,通过顺利衔接,达到稳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我国通过精准扶贫,已经暂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但要想完全摆脱贫困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普遍较低,脱贫县区逐渐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很多脱贫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资源不丰富,缺乏基础技能,导致其脱贫后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贫困人口经济基础不足,抗风险能力弱,这也是乡村脱贫后面临的重要问题[1]。

(二)返贫致贫风险程度高

目前,在全市范围内,仍然存在20%的脱贫人口存在返贫以及致贫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多与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疾病、残疾以及缺乏就业技能、劳动人口数量少等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受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或者因为意外变故等导致的返贫及致贫情况仍然普遍存在。由此可见,脱贫人口仍然面临着较高的致贫返贫风险,要想真正公共脱贫成果,还需要降低致贫脱贫风险,积极发展乡村经济。

(三)产业发展、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水平低且产业链不全,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经济 发展的能力差,受到市场经济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大。乡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外出就业人口多,经济收入不稳定,也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一些龙头产业及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不能够带动就业发展,不能够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家庭收入。部分贫困乡村还以分红、租赁等收入为主,家庭收入渠道单一,因而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就业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

(四)部分贫困户思想未完全转变

目前,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这些成就是在国家惠农政策以及低保救助、社会捐赠等的综合作用下取得了。贫困户个人不能自主脱贫,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要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需要在转变贫困户自主致富、脱贫的思想,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五)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从目前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衔接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看,脱贫攻坚是基础,而乡村振兴是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方面发展,就需要逐渐改变工作重心。而目前,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就需要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将所有乡村农户纳入乡村振兴范围内,以实现乡村的最终振兴。

(六)政府管理机制的改变问题

目前,部分脱贫返贫风险仍较高,依靠政府救助及支持的人口比例高。而脱贫攻坚政策在经济、医疗及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精准实施后,乡村已经有了一定的整体发展。但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政府的管理机制及扶持政策还缺乏针对性及完善性,政府工作量仍较大,还需要从政府角度进一步改变管理机制,促进乡村发展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振兴方向发展。

(七)产业发展问题

乡村振兴发展中,农业产业为主,但规模化产业化的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强,集体致富的能力还不强。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全,交通、用水以及网络等受限,也影响乡村脱贫攻坚后的振兴效果。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一)拓展普惠性政策的覆盖面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内,需要紧盯建档立卡村以及立卡户,实施针对性的特惠型政策,保证脱贫人口的生活得到充分保证。目前,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仍然存在返贫的风险,且一些非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医疗以及救助政策实施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乡村经济、医疗发展受限[2]。因此,在扶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普惠政策。通过将攻坚期内的特殊补助政策逐渐转化为普惠政策,将重点扶持贫困人口转化为将扶持政策应用在所有乡村经济、文化及医疗振兴当中,使所有乡村人口受益。同时,仍坚持对初脱贫人口的政策扶持,以降低返贫致贫对乡村振兴的不良影响。

(二)解决抽调人员编制问题

目前,乡村振兴及扶贫部门面临的任务重,且工作量极大,人员不足。目前的政策是通过抽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维持,很多抽调人员开展扶贫工作的时间长达3-7 年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要想保证乡村扶贫工作稳定实施,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得到持续发展,就需要按照原机构级别以及人员编制等不变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对这类编制人员增加乡村振兴局编制,从而解决乡村振兴中人员管理及协调的问题。确保从人员方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着乡村振兴方向衔接做好充分保证。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农村地区受到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限制,农业发展缓慢,其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体经营以及市场化营销的发展标准。因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将贫困乡村连同非贫困乡村形成一个广泛的发展新格局,从集体发展角度,形成新的乡村振兴产业链。通过以龙头企业为代表,开展农村合作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及供销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向着高质量、高收入、高回报方向发展。

(四)精简驻乡村队伍

在进行乡村振兴及扶贫过程中,需要精简工作队伍。就是需要确保每个乡村有2 名以上的驻村干部,且需要抽调年轻、责任心强的干部。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抽调干部驻村工作,每年实施一定的补助,从选派单位的公用经费中拨付,确保驻村干部能够安心工作。通过精简驻乡村干部人数,做好经济补助,能够保证驻乡村干部稳定的指导扶贫及乡村振兴工作,并确保工作质量。

(五)实施缓冲政策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还时刻牢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确保脱贫政策一直稳定实施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以及刚脱贫人群的人口帮扶及补助政策。并研究出一套已经脱贫的农户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人口的医疗、教育、住房以及产业普惠政策,确保所有的政策能够覆盖到所有乡村人口中,逐步实现由扶贫到乡村振兴政策的倾斜。在过渡期,需要完善脱贫地区人口三农补助政策,针对脱贫地区发展的短板进行重点帮扶。而已经脱贫的乡村,则需要在重点稳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3]。

(六)实现科技创新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从产业兴旺方向发展。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强对现代化农村设施及科技推广的重视程度。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进程。通过城乡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村产业活力,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通过重视养殖业及绿色农产品发展,打造乡村自己的品牌,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优质产业。对于经济位置偏远,但农产品品种较多的地区,还可启动互联网销售,建立现代化产销对接渠道,建立农产品向城市运输的便捷渠道,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

(七)实现生态振兴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并未完全摆返贫及致贫的帽子,而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充分利用乡村自身优势,做好扶贫工作向乡村振兴方向发展。乡村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好,为发展生态经济及绿色农业提供了前提。而要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就需要加大对乡村群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做好农村生态维持,建立垃圾分类站,并做好污水处理,建立公厕,保证公共卫生。通过将生态化及产业化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乡村经济,将本地经济与本土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也是由扶贫攻坚向着乡村经济振兴发展转变的重要渠道之一。

(八)实现基建振兴

乡村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农村建设仍然不完善。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从振兴基础建设入手。通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交通、水利以及电力、通讯等设施的建设,逐渐提升经济、文化以及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证,也能够充分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拉开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充分落实生态移民、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建设,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宜居设施,并建设现代化洋房,可促进乡村基建建设不断发展。通过加强对三农政策的支持,加强对乡村资源的倾斜,能够达到推进乡村振兴基础的目的[4]。

(九)人力资源的振兴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落实部门帮扶及干部帮扶、一对一帮扶政策,提升乡村组织管理能力。并鼓励机关干部人员到乡村一线工作,进行技术帮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并培养一批新型具有先进发展意识的农民以及本土专业人才,将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等特殊人才纳入到乡村发展教育及实践当中,也能够尽早实现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结束语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巩固奋斗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是目前的工作重点。通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够尽量缩短城乡差距,促进乡村经济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助企政策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