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杉木林分培育高价值异龄针阔混交林

2021-11-27 13:06侯荣安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材积胸径样地

侯荣安

(三江侗族自治县国营牛浪坡林场,广西 三江 545500)

1 引言

目前,我国针叶树人工林面积较大,其中纯林所占比例较大[1],且大多是连续几代栽植,有的还出现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2],主要体现为单位面积内林木蓄积量下降,木质质量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林农应该考虑的问题[3]。为此,在广西三江建立了试验基地,探索将针叶林改造为不同年龄、多层次、高价值的针阔混交林,为以后的试验积累经验。

2 工程概况

试验场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9°47′,北纬25°46′,森林019级,大班19号,060小班,面积1.07 hm2,海拔21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谷地气候明显。年平均温度18.1 ℃,全年大于10 ℃的活动积温5500 ℃,全年无霜期320 d,年降雨量在1548 mm左右,雨季多在5~7月之间,全年平均蒸发量约1348 mm,相对湿度91%。土壤主要为变质砂岩、页岩、粉沙岩及千枚岩等发育形成的红壤及黄红壤,红壤多分部在海拔800 m以下,在800 m以上的多为黄红壤。

3 小班调查

3.1 绘图设置

按正交设计,在小班设5个20 m×20 m样地。2~3排树被保留在地块之间作为保护行。用罗盘测角,用卷尺测量距离,对整个样地的边界进行确定,通过使用塑料管将其作为角桩标志埋于地下,通过对其进行动态进行监测,选择4号作为对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仅对其进行调查,不对其进行干预。

3.2 样地调查

将所有直径大于5 cm的树都用喷墨打印进行编号,用周长尺、指南针和激光测距仪测量确定每棵树的位置,测量每棵目标树的树高、枝下高、冠幅从上到下、左右的宽度,并对目标树的成活率、茎形质量、冠层位置、病虫害等进行了调查。

3.3 目标树选择

主要根据需要以及质量进行选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次要的。在区分的区域内,才能够作为本次的目标树,旺盛的生命力,能够保证目标树,能够达到栽培的目标。在5个试验区共筛选出42棵增值目标树(9,12,12,0,9)。在非现场作业区域,树木间距为5~8 m,选取的保留15个生命力强健康的树作为增值的目标树,这样可以确保所选林冠密度能够控制在0.3~0.4之间,与增值目标树以及套组新树的生长有着促进的作用。

4 情况分析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班化的现状。

4.1 林分生长

实验区面积1.07 hm2,样地面积0.2 hm2,样地植物总数326株,平均亩产108.7株。样图总体积为73.5 m3,在样图中的平均产量为24.5 m3,样图中的树的胸径平均为16.8 cm,样图中的树平均高为13.5 m,在样图中有146株胸径低于14 cm,所占的比例45.1%,容积率为4.6993 m3的容积率6.4%。DBH在14~19 cm的共有53株,株比16.3%,材积比9.3784 m3,材积比12.8%。胸径20~29 cm 107株,株比32.8%。材积45.7785 m3,材积比62.2%;胸径大于30 cm的19株,株比5.8%,材积13.6776 m3,蓄积比6%。胸径大于5 cm的阔叶树种有青冈、枫香、栲胶、木荷等79种,占总样地的24.2%,材积4.55555 m3,材积比6.2%;说明杉木在试验区占优势。

4.2 目标树结构

从5个样地共筛选出42株增值目标树,材积22.42 m3,平均DBH 28.04 cm,平均树高18.62m,其中19株大于30 cm。除阔叶树外,还保留了55棵33.7 m3的树木。其中,3株(7.1%)达到枝下1/3~1/2高,35株(83.3%)高于树高的1/2。结果表明,所选目标树种树冠较好,枝高较低,枝叶繁茂,生产力较高,能继续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达到培育高价值林的目的。

4.3 土壤分析

试验场地位于路侧和长斜坡的下部,土壤是道路通车的积土,土层为砂质红土,厚度大于1.5 m,质地松散。但土壤层序已紊乱,剖面上无明显腐殖质层。地表有2 cm杉木枯枝落叶层,腐烂死地已渗入B层,而20 cm以下土层颜色较浅,部分为浅灰色和白色。结果表明,经过30多年的生长,杉木土壤肥力开始下降。试验区土壤剖面及肥力分析表明,试验区小群体应注重土壤肥力的培养,应当更多的选择叶片较大,突然肥力较强,蛋白质含量高以及经济价值高的相关树种,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4.4 植被和自然更新

地面植被丰富,在自然更新的阔叶林下有许多树木,如绿草、牛脂、石南花等,高度为2~3 m,草本植物有双子叶蕨、双翅蕨等,其中一些高度超过1 m,覆盖率达80%。在实验地点几十米范围内,有由红锥、枫香、青冈以及红锥等天然阔叶林,在这一区域整个树木资源极为丰富。

5 森林培育目标设计

为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主要采用近自然的理论,对于现有的杉木林进行一定的改良,以杉木增长目标去作为主要的林层,合理地利用良好的地理条件以及增值的目标树的培育技术是同龄的单层针叶林可分为不同的年龄层和多层针阔叶混交林结构, 每年可产生大量凋落物,其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的肥力,丰富土壤中的腐殖质层,进而使土壤恢复肥力,促进树木的持续健康生长。通过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培育,在胸径处选择采伐一些目标直径的杉木,可以生产出价值高、直径大的特种木材,并创造收入。继续种植林分中的树木,生产高质量、高价格的大直径特种木材。此时,通过应用大口径的特种木材,此外,交办生物中引入到主林丛中,夏成林是人工种植的珍稀树种以及天然更新的珍贵树种,形成了不同树龄、多层次、自然形态的混交林群落。随着土壤耕作能力、自然更新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强,绿色树木将永远覆盖森林[4],可以生产出高价值的大直径木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将进入近自然状态[5]。

6 抚育设计

6.1 幼林抚育

同年7~8月份,采用小块除草抚育。孔深翻扩1 m×1 m,孔深10~30 cm。结合抚育,每穴施复合肥50~100 g。随后两年,每年8月进行1 m×1 m小片除草抚育,确保新栽幼树健康生长。

6.2 修剪

在培育高价值森林的过程中,修剪是主要措施之一,但是整个树木的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进行修剪,能够培育出高经济价值的木材,有效的提高整个产品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阔叶树木在汤中后的第2年,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目标树的方向,然后进行抚育管理,直到树高达到5~7m,以拯救森林管理成本,和只有增值目标树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前景在随后的管理过程是修剪。

6.3 稀释

林分封育达到树高1/3以下时,应及时进行间伐。砍掉一些达到目标直径的目标树、干扰树、生长差的树。创造增值目标树的生长空间,促进增值目标树的生长。一次性切割强度不宜过大,一般小于30%。

7 效果评估与措施调整

在最初的5年,即每年的11~12月,调查了保存的幼树和目标树的树高、DBH、下枝高、树冠宽度和生存力,并进行了自然更新和植被调查[6]。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阶段总结,分析配置密度以及相关的经营措施,对整个栏目的生长影响,对整个森林的经营效果进行评价,对下一阶段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规划,对原先的目标进行调整优化[7]。间伐过程中生长不良、树冠形状不良或树干损伤严重的树木应视为干扰树[8]。套种8~12年后,对DBH 12~20 cm幼树的生长进行了调查,并按目标树、保留树和干扰树进行了分类。选择增值目标树,培育后续增值资源。对于受干扰的树和生长不理想的树,树形不合理,采用卫生间伐结合的方法砍伐。经过连续精确的培育,终于进入了真阔混交林状态。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更新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可长期生产高价值大径材,大树将永远覆盖林地,进入近天然林状态。

猜你喜欢
材积胸径样地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基于GNSS RTK的广东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研究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木材材积计算方法探讨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
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内杨树树高、材积与胸径数量化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