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树发 张 萌 吉林艺术学院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表演艺术,一名舞蹈编创者要想编创出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力。舞蹈编创者的创造力受限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同时舞蹈编创者的创造力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培养。
舞蹈创作是编创者对生活的认识与总结,其素材源于对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演员的精湛舞艺,离不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精诚合作。当然,如果没有舞蹈编创人员的奇思构想,所有人力、物力的付出就是徒劳。因此,舞蹈编创人员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直接场所。父母的学识、涵养、思想无不渗透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有创造力的编创者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本身具有创造性思维,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样的思维。如果家庭环境比较民主,那么,当孩子遇到好奇的事物时,父母会积极鼓励并给予其机会发展。孩子在家里有极大的安全感,将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若家庭环境较为专制,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有些家长并非从事舞蹈专业,但他们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支持孩子参加舞蹈业余班或者有关艺术的培训,为孩子提供了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
学校是学生后天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必然会和教师相联系。首先,教师的个性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有创造和启发学生的能力。教师应由“教什么”向“学什么”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在模仿上。教师在平时应多观察学生的悟性,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方式方面也要加以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一位知识陈旧、教学模式老化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只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创新人才。
“舞蹈艺术教育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不仅要受社会需要的制约,而且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存在于社会中,行为和思想都会受到社会的约束,但社会对学生的创造力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民主、开放、独立的社会更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在某个历史时期人才辈出,某个历史时期人才枯竭,这都和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舞蹈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表明了这一点。唐代,人文素养较高、社会经济发展空前,在文化交流和社会开放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唐朝舞蹈具有丰富化与多样化的特点,《剑器舞》《胡旋舞》等流传至今。
无疑,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艺术尤其需要创造力。千篇一律的舞蹈形式和内容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会导致舞蹈发展停滞不前。创造力的匮乏固然与传统教育方式及其形成的思维定式有关,但创造力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手段来培养。
想象对于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是制胜的法宝。舞蹈行业的创新举步维艰,一部分可能和舞蹈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段表现方式的局限性有关,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编创主体创造性的缺失。从“模仿”到“借鉴”再到“活用”,舞蹈的创作在相关工作者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张继刚认为,一位好的舞蹈编导要具备天才的想象力、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力与周密的组织能力。只有这三者同时具备,其才是一位成熟的舞蹈编导。舞蹈编创者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汲取舞蹈创作的素材,才有可能创造出独特的舞情舞韵。
广泛欣赏和学习优秀的舞蹈剧目是提升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舞蹈当前的发展走向和最新的创作方法。我们从以往的舞蹈史料视频中可以了解哪些是前辈们做过的素材,他们是如何去做的,并思考如果我们自己动手编创会怎样处理。舞蹈编创者应勤思考,一方面可以吸收前辈的编创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求新求变,编创出不同于以往的、独具个性的舞蹈作品。
舞蹈编创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背后是编创者体力和脑力的双重付出。舞蹈编创者应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从而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促进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