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2021-11-27 11:42谢婷婷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间舞舞蹈民族

□丁 庆 谢婷婷 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舞蹈艺术中的璀璨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迅速发展,民族民间艺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民族民间舞教学,并立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民族民间舞人才。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和艺术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完善教学设施、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途径,深入渗透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

一、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一)舞蹈形式的审美价值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表达艺术情感,呈现独特的形体美,民族民间舞同样以表现舞蹈形式美为核心[1]。例如,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表演者通过不同的形体动作来表达悲伤、喜悦、兴奋、愤怒等情绪,从而将舞蹈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众。由于民族民间舞的独特性,其在舞蹈形式表现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形式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舞种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舞蹈形式审美价值。

(二)舞蹈技巧的审美价值

舞蹈技巧是充分展现舞蹈美的关键要素,主要是通过人的形体动作,运用一定的技巧来实现与节奏、旋律、舞台等的完美契合,从而呈现出优美的舞蹈。例如,不同的舞步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舞蹈体验与感受。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有较大的差异,在舞蹈技巧上也有显著不同,从而在具体表现中形成了独特的舞蹈技巧和差异化审美。因此,在民族民间舞教学或作品欣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舞蹈的技巧,更好地展现或者体验民族民间舞蕴含的审美情趣[2]。例如,彝族舞蹈《太阳女》传达了彝族独特的文化,其舞蹈技巧的表达就是对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传递。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抓住作品所需要的表达技巧,并从中体会舞蹈的美学价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民族舞蹈。

(三)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

我国有56 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性,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所蕴含的舞蹈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从而呈现出差异化显著的独特文化魅力。例如,观众在欣赏民族民间舞过程中,能够通过舞者的形体动作与舞蹈技巧,切实体会到其传达的文化内涵,体验舞蹈独特的文化气息。

二、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塑造优美形体和良好气质

民族民间舞诞生于各族人们的劳动生活中,是人民群众的一种自娱活动。为了使民族民间舞具有较高的表演价值,民族民间舞艺术家在保留其舞蹈本质与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编与美化。因此,民族民间舞还具有变异性和表演性特征。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呈现民族民间舞,舞者的身体形态和气质应达到更高的要求。例如,孔雀舞对女性的体态曲线要求较高。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塑造优美的形体和良好的气质,从而更好地表现舞蹈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培养积极情感和良好人格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的特性。在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民族民间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舞蹈之美、民族文化之美,并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各族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进而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更容易使学生融入舞蹈学习中,能为学生情感宣泄和身心放松提供帮助,有助于改善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

三、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审美教育基础地位

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有效落实审美教育,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从而实现审美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渗透。“美”是民族民间舞独特艺术魅力的最佳表达方式,并且民族民间舞的美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伴相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舞蹈的美,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审美原则,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融入舞蹈训练和表演中,并不断加深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有效掌握舞蹈的审美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东北秧歌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并掌握其表演形式中所蕴含的舞蹈之美,如秧歌踢步动作的“急出稳落”,身法的“稳中浪”的舞蹈技巧,从而营造东北秧歌大气、欢快的氛围。这实际上就是东北秧歌的舞蹈艺术之美,也是学生学习时应掌握的审美要点。

(二)创设舞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舞蹈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其在情境中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产生对舞蹈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最终提升审美能力[3]。例如,教师在教学苗族舞蹈反排木鼓舞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舞蹈动作来模仿各种动物,灵动地展现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进而创设苗族劳动人民劳动的舞蹈情境。在舞蹈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农民在地里劳动时,抬头看见天空中叽叽喳喳飞过的鸟儿;扛着锄头回家时,路过邻居家门口看到的各种家禽。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动物动作进行模仿,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具象化的画面。这种有趣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构建情境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丰富舞蹈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当前,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应将课外舞蹈教学实践引入教学体系中,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以丰富实践教学路径与内容,拓宽民族民间舞艺术的体验渠道,使学生深刻感知舞蹈之美,丰富审美体验,同时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真正感受民族民间舞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民间舞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审美价值[4]。例如,教师在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立足本地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艺术类型,组织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艺术进行实践调查,了解本地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历程,以及舞蹈元素形成的过程、原因、影响因素,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民间舞艺术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及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面貌。学生对本地民族民间舞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欣赏、体验舞蹈之美的过程,并且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涵之美,并能逐步加深对民族民间舞的美的认知。

(四)创新舞蹈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美

舞蹈欣赏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学生可以获得审美感受与体会,充分感受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挖掘舞蹈中的审美元素,进而使自己受到熏陶,逐步提升个人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水姑娘》,该作品获得了荷花杯的金奖。作品中,身着长裙的苗家姑娘在水边嬉戏,将苗族姑娘柔情似水的特有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向观众传达出姑娘如水、水若姑娘的美好境界。在舞蹈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边欣赏、边品鉴,边模仿、边表演,跟随舞蹈作品中舞者的动作,把自己想象成苗族姑娘,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舞蹈的灵动与美好,同时将舞蹈的形体美、艺术美、表演美有机融合起来,在增强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同时,促进自身舞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深入渗透审美教育,对塑造学生优美形体和良好气质,培养其积极情感与良好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实践,创新舞蹈欣赏教学方式,不断挖掘舞蹈审美内涵,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猜你喜欢
民间舞舞蹈民族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